从 Dapper 到 OpenTelemetry:分布式追踪的演进之旅在之前写过两篇比较系统的关于 OpenTeleme
在之前写过两篇比较系统的关于 OpenTelemetry 的文章:
从基本概念到如何部署 demo 实战了解 OpenTelemetry,从那个 demo 中也可以得知整个 OpenTelemetry 体系的复杂性,包含了太多的组件和概念。
为了能更清晰的了解每个关键组件的作用以及原理,我打算分为几期来讲解 OpenTelemetry 的三个核心组件:
- Trace
- Metrics
- Logs
首先以 Trace 讲起。
Trace
开始之前还是先复习一下 Trace 的历史背景。
如今现代的分布式追踪的起源源自于 Google 在 2010 年发布的一篇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分布式追踪的几个核心概念:
- Trace
- Span
- Span 的一些基础数据结构
- 可视化追踪以及展示
之后 Twitter 受到了 Dapper 的启发开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 Zipkin,包含了存储和可视化 UI 展示我们的追踪链路。
Uber 也在 2015 年开源了 Jaeger 项目,它的功能和 Zipkin 类似,但目前我们用的较多的还是 Jaeger;现在已经成为 CNCF 的托管项目。
之后陆续出现过 OpenTracing 和 OpenCensus 项目,他们都企图统一分布式追踪这一领域。
直到 OpenTelemetry
的出现整合了以上两个项目,并且逐渐成为可观测领域的标准。
这里我们结合 Dapper 论文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在这个调用中用户发起了一次请求,内部系统经历了 4 次 RPC 调用。
从第二张图会看到一些关键信息:
- spanName
- parentId
- spanId
parentId 很好理解,主要是定义调用的主次关系;要注意的是并行调用时 parentId 是同一个。
spanId 在可以理解为每一个独立的操作,在这里就是一次 RPC 调用;同理一次数据库操作、消息的收发都是一个 span。
span 的更多内容在后文继续讲解。
Span
当我们把某一个具体的 span 放大会看到更加详细的信息,其中最关键的如下:
- traceId
- spanName
- spanId
- parentId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由于一个完整的 trace 链路由 N 个 span 组成,所以这个链路必须得有一个唯一的 traceId 将这些 span 串联起来。 这样才可以在可视化的时候更好的展示链路信息。
以上的这些字段很容易理解,都是一些必须的信息。
在 Dapper 论文中使用 Annotations 来存放 span 的属性,也就是刚才那些字段,当然也可以自定义存放一些数据,比如图中的 "foo"
。
OpenTelemetry 中的 Span
OpenTelemetry 的 trace 自然也是基于 Dapper 的,只是额外做了一些优化,比如在刚才那些字段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概念:
{
"name": "/v1/sys/health",
"context": {
"trace_id": "7bba9f33312b3dbb8b2c2c62bb7abe2d",
"span_id": "086e83747d0e381e"
},
"parent_id": "",
"start_time": "2021-10-22 16:04:01.209458162 +0000 UTC",
"end_time": "2021-10-22 16:04:01.209514132 +0000 UTC",
"status_code": "STATUS_CODE_OK",
"status_message": "",
"attributes": {
"net.transport": "IP.TCP",
"net.peer.ip": "172.17.0.1",
"net.peer.port": "51820",
"net.host.ip": "10.177.2.152",
"net.host.port": "26040",
"http.method": "GET",
"http.target": "/v1/sys/health",
"http.server_name": "mortar-gateway",
"http.route": "/v1/sys/health",
"http.user_agent": "Consul Health Check",
"http.scheme": "http",
"http.host": "10.177.2.152:26040",
"http.flavor": "1.1"
},
"events": [
{
"name": "",
"message": "OK",
"timestamp": "2021-10-22 16:04:01.209512872 +0000 UTC"
}
]
}
以这个 JSON 为例,新增了:
-
Span Context
Span
的上下文,存放的都是不可变的数据,因为每个 Span 之间是存在关联关系的,这些关联关系都是存放在 context 中,主要就是 trace_id, span_id.
Attributes
: 可以理解为 Dapper 中的 Annotations,存放的是我们自定义的键值对,通常是由我们常用第三方开源 Instrumentation 内置的一些属性。Span Events
: Span 的一些关键事件。
比如我们常用的 Redis 客户端 lettuce,它就会自己记录一些 Attributes。
如果有多个 span 存在依赖关系:
[Span A] ←←←(the root span)
|
+------+------+
| |
[Span B] [Span C] ←←←(Span C is a `child` of Span A)
| |
[Span D] +---+-------+
| |
[Span E] [Span F]
大部分的可视化工具都是以时间线的方式进行展示:
––|–––––––|–––––––|–––––––|–––––––|–––––––|–––––––|–––––––|–> time
[Span A···················································]
[Span B··········································]
[Span D······································]
[Span C····················································]
[Span E·······] [Span F··]
这些和 Dapper 中描述的概念没有本质区别。
Span Status
Span 还内置了一些 Status:
Unset
Error
Ok
默认情况下是 Unset,出现错误时则是 Error,一切正常时则是 Ok。
通过可视化页面很容易得知某个 trace 中 span 的异常情况,点进去后可以看到具体的异常 span 以及它的错误日志。
Span Kind
最后是 Span 的类型:
- Client
- Server
- Internal
- Producer
- Consumer
Client 和 Server 非常好理解,比如我们有一个 gRPC 接口,调用方的 Span 是 client,而服务端的 Span 自然就是 Server。
Internal 则是内部组件调用产生的 Span,这类 Span 相对会少一些。
Producer 和 Consumer 一般指的是发起异步调用时的 Span,我们常见的就是往消息队列里生产和消费消息。
通过这几种类型的 Span 也可以了解到什么情况下会创建 Span,通常是以下几种场景:
- RPC 调用
- 数据库(Redis、MySQL、Mongo 等等)操作
- 生产和消费消息
- 有意义的内部调用
通常在一个函数内部再调用其他的本地函数是不用创建 span 的,不然这个链路会非常的长。
Annotations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我的某个内部函数非常重要,需要单独关心它的调用时长。
此时我们就可以使用 Annotations 来单独创建自己的 Span。
这个 Annotations 和 Dapper 中的不是同一个,只是 Java 中的注解。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Hello(HelloRequest request, StreamObserver<HelloReply> responseObserve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execute(() -> {
myMethod(request.getName());
});
HelloReply reply = HelloReply.newBuilder()
.setMessage("Hello ==> " + request.getName())
.build();
responseObserver.onNext(reply);
responseObserver.onCompleted();
}
@SneakyThrows
@WithSpan
public void myMethod(@SpanAttribute("request.name") String name) {
TimeUnit.SECONDS.sleep(1);
log.info("myMethod:{}", name);
}
以这段代码为例,这是一个 gRPC 的服务端接口,在这个接口中调用了一个函数 myMethod
,默认情况下并不会为它单独创建一个 Span。
但如果我们想单独记录它,就可以使用 @WithSpan
这个注解,同时也可以使用 @SpanAttribute
来自定义 attribute。
最终的效果如下: 此时就会单独为这个函数创建一个 Span。
需要单独引入一个依赖: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io.opentelemetry.instrumentation</groupId>
<artifactId>opentelemetry-instrumentation-annotations</artifactId>
<version>2.3.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Context Propagation
上下文传播也是 Trace 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刚才提到了每个 Span 都有自己不可变的上下文,那么后续的 Span 如何和上游的 Span 进行关联呢?
这里有两种情况:
- 同一进程
- 垮进程
同一进程
同一个进程也分为两种情况:
- 单线程
- 多线程
单线程的比较好处理,我们只需要把数据写入 ThreadLocal
中就可以做到线程隔离。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Context> THREAD_LOCAL_STORAGE = new ThreadLocal<>();
@Override
@Nullable
public Context current() {
return THREAD_LOCAL_STORAGE.get();
}
这点我们可以通过源码 io.opentelemetry.context.ThreadLocalContextStorage
看到具体的实现过程。
而如果是多线程时: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execute(() -> {
myMethod(request.getName());
});
则需要对使用的线程池进行单独处理,将父线程中 threadlocal 中的数据拷贝出来进行传递,比如有阿里提供的 TransmittableThreadLocal
,可以提供对线程池的支持。
跨进程
而如果是垮进程的场景,就需要将 context 的信息进行序列化传递。
如果是 gRPC 调用会将信息存放到 metadata 中。
HTTP 调用则是存放在 header 中。
消息队列,比如 Pulsar 也可以将数据存放在消息中的 header 中进行传递。
数据一旦跨进程传输成功后,就和单进程一样的处理方式了。
Baggage
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垮 Span 传递信息,比如如上图所示:
我们需要在 serverB 中拿到 serverA 中收到的一个请求参数: http://127.0.0.1:8181/request\?name\=1232
这个数据默认会作为 span 的 attribute ,但只会存在于第一个 span。
如果我们想要在后续的 span 中也能拿到这个数据,甚至是垮进程也能获取到。
那就需要使用 Baggage
这个对象了。
它的使用也很简单:
@RequestMapping("/request")
public String request(@RequestParam String name) {
// 写入
Baggage.current().toBuilder().
put("request.name", name).build()
.storeInContext(Context.current()).makeCurrent();
}
// 获取
String value = Baggage.current().getEntryValue("request.name");
log.info("request.name: {}", value);
只要是属于同一个 trace 的调用就可以直接获取到数据。
traceId 也是垮 Span 传递的。
而它的原理也是通过往 context 中写入数据实现的:
@Immutable
class BaggageContextKey {
static final ContextKey<Baggage> KEY = ContextKey.named("opentelemetry-baggage-key");
private BaggageContextKey() {}
}
而这个 context 是通过一个 entries 数据存储数据的,不管是在内部还是外部的跨进程调用,OpenTelemetry 都会将 context 通过 Context Propagation
传递出去。
总结
Trace 这部分的内容我觉得比 Metrics 和 Logs 更加复杂一些,毕竟多了一些数据结构;现在的内容也只是冰山一角,现在也在做 trace 的一些定制化开发,后续有新的进展会接着更新。
参考链接: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3650038155086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