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QCon 上海小记
QCon 算是今年参加过最大的技术会议啦,虽然每天都有几个感兴趣的主题,可惜公司的票只能去一天,只好跑去有前端主题的周六了,下面分享一下参加 2018 年 QCon 上海站的一些小小见闻和思考。
前端
作为一名前端工程师,前端是这次去 QCon 的重头戏,首先就聊聊前端方面的体验吧。这次前端的安排比较偏工具化,充满了各种新技术的布道,像 Rekit、WebAssembly、区块链 Dapp、IDE 之类。于我而言,都不算特别感兴趣,毕竟平时稍微对前端趋势有关注的同学,这些东西都不算新鲜了,所以也只挑了几个去听听。
搜索组件化的探索与实践
来自百度的分享,非常惭愧地,这场唯一的印象只剩下浏览器端的性能优化,大量使用到预取,正好是一个了解不多的新鲜概念,需要会后再多研究一下。
蚂蚁亿级用户金融业务的前端实践
难得有一个不是布道,讲工程实践(虽然安利也不少)的分享。主要说了蚂蚁系统架构的演化,当然少不了阿里系最喜欢安利的 Node 中间层的身影,现在被他们命名为 BFF 模式。用 Node 构建中间层,后端只需要提供 service,一方面契合了现在微服务化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为前端提供了更大的话语权和自主权,算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吧。或许到了某一天,后端就没有 Controller 层的概念了。不得不说,阿里对于 Node 的系统级应用探索恐怕是国内最领先的,Node 企业级框架
Egg 看着是真的美好,这剂安利吃下了。不过蚂蚁的架构美则美以,对团队要求还蛮高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全栈能力,小团队不一定能跑得起来。最后扔一张蚂蚁的前端架构图参考参考
WebAssembly 领进门及未来发展
下午非常感兴趣的一场,JS 在前端界的统治级地位和语言本身的不完善一直都备受争议,所以作为解决方案之一的 WebAssembly(WASM) 出现后,JS 终于要被取代了吗?事实并非如此,严格来说 WASM 更像是给 JS 打补丁,来帮助前端开发者在游戏等性能要求很高的 App 或者跨平台场景下发挥创造力。WASM 与其说是取代 JS,不如说是帮 JS 开疆拓土的。而且现在已经有很多应用使用了 WASM,如 Webpack Core、Google Earth 之类,应用前景倒是挺光明的。前端们可以开始关注起来了。
为什么前端工程师更应该掌握区块链 DApp 开发
来自我司大神@魔法哥的分享,聊了现在最火热的区块链。不过这场分享讲的不是区块链,也不是比特币,而是智能合约和 DApp 开发,其实是一个很新颖的点。以我之见,智能合约是最适合开发者入门区块链生态的途径,毕竟对于开发者,开发应用才是最亲切的,差别仅仅在于这个应用跑在了区块链上面。而且智能合约的 serverless 化也对前端工程师十分友好。随着大前端的概念传播越来越广,区块链也适时地再一次拓宽了大前端的边界,又有新的地方可以施展拳脚,真是令人兴奋。
研发效率
听前端的同时,也是抽空去听了研发效率主题下的分享,意外发现这么“软”的主题下面竟然还藏着一些干货的,收集到不少回去公司就可以用上的灵感。
软件研发度量体系
来自美团的分享,正好切中自己最近正在苦思怎么去量化团队工作成果的痛点。这场分享我并不太关心美团有哪些度量指标,做了什么系统,于我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美团是怎么推导出这些指标和度量逻辑的,价值、效率、质量三个维度的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接下来就是回去因地制宜了。
从硅谷到中关村到底有什么差别:以 Data Driven + Ownership 组建高效团队
来自小红书的分享,总结下来就一个关键词 Ownership。不要用职能去限制自己的边界,对结果负责,也是自己所在的团队一直践行的准则。只是对于团队来说,Ownership 很大程度上会受限于个人能力的差别,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一味地要求工程师有 Ownership,怎么去培养成员拥有 Owner 的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主题剩下的两场一场讲如何成为五星级软件工程师,ppt 内容塞得太满,最后发现听完之后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一场讲打造持续交付通道,又讲得过于偏重实际场景,脱离了阿里的业务,大概在其他公司是很难跑起来的,这场应该学学前面美团的分享,一些沉淀下来的思维方式才是大家更容易感知并且运用的东西。
QCon
一天跑下来听的内容还是蛮多的,结束的时候在脑海中的记忆其实都不太深刻了,只留下一个个索引,方便回去后真正要用的时候再拿着 ppt 找回记忆。
很多人会觉得参加大会,听分享是一种耗时低效的事情。如果只是单纯地单向接收分享,的确是这样。但是换个角度,大会的交流价值也是无法磨灭的,通过实际的交流来解决你实际的疑问,甚至认识更多的程序员小伙伴,都是仅仅获取 ppt 无法得到的价值。
所以我们参加这类大会的时候不妨转变一下思路,先看看大会议程,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参加需要的场次,然后和讲师、和与会厂商、和身边的程序员交流,迸发更多的灵感,也完全可以满足自己参加大会想要获取的东西。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684490369831796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