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进阶|在手机上画一条1px细线,为什么这么难?
1px问题由来
在做移动端项目时,有一个逃不掉的问题:在手机上,1px的细线会看起来更宽。其实这不仅是手机上会出现的问题,准确来说,这是高清屏的“通病”,在高清的PC上也会同样有。
高清屏是指高dpr的设备,dpr指物理像素/css像素,这样的设备其物理像素的密度更大。又可以细分为两倍屏,三倍屏。
在普通屏,1个css像素只用1个物理像素呈现;2倍屏中,1个css像素会用4个物理像素;3倍屏中则是9个。
因为只有按照这样的映射关系,一张图片在不同的设备上,才会显示相同的大小。
写到这里,似乎还没有讲清“为什么1px的线在高清屏下会更宽”这个问题。
将高清屏下的像素映射关系代入1px线的场景中,会发现:2倍屏下的线宽是2个物理像素,3倍屏下是3个。
数学中有个概念:线是没有宽度的,点是没有大小的。像素同样是没有大小的。
2倍屏的物理像素密度是普通屏的两倍,并不是每一个物理像素大小是普通屏的1/4,而是物理像素的间距是普通屏间距的1/2。
2倍屏下用两排像素去展示,自然会比普通屏下用一排像素去展示,看起来更粗。
如何修正1px问题
要解决1px问题,本质就是让高清屏用一个物理像素去展示一个css像素。
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在2倍屏下将1px的细线写成border:0.5px
。但这种方法只在iOS上支持,安卓上会显示成被当成0px
处理。
更通用的方案中,有svg和伪类元素两种。
SVG方案
SVG指的是矢量图,具体在代码中,会作为xml标签组装在html文件中。
我用svg和css两种方式分别实现了两个100px,边框宽为1的矩形;高清屏下效果如下:
<svg xmlns="custom-namespace" width="100" height="100">
<rect
width="100"
height="100"
fill="transparent"
// 宽度1px
stroke-width="1"
stroke="black"
/>
</svg>
<div
style="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 宽度1px
border: 1px solid black;
box-sizing: border-box;
"
></div>
stroke-width和border-width一样,将矩形的边宽设为了1px,但是用svg实现的矩形边框看起来却更细。
关键的地方是,使用svg标记的视口大小和使用rect标记的矩形大小是相同的。
下面用一个比较形象的图来解释:
(用svg的stroke-width画一个100px大小+1px边宽的方形)
(用css的border-width画一个100px大小+1px边宽的方形)
svg中的stroke-width画线并不是对应css中的border-width,而更像是不占空间的outline。
因为不占空间,它会以图形的边界为中心画线,一条线一半宽度在矩形内,一半在矩形外。而视口大小正好就是矩形的大小,看到的线宽就只有一半了。
为了佐证,可以把画的矩形缩小一点,不占满视口,可以看出,这时候和没有处理过的1px一样粗了。
实际操作
以上是关于svg的基础知识,但实际的业务代码肯定不会直接这样使用,因为代码的可扩展性太低。
通常会使用postcss-write-svg
这个插件,让我们直接在css文件定义svg
// 定义svg函数
@svg custom-name {
width: 4px;
height: 4px;
@rect {
fill: transparent;
width: 100%;
height: 100%;
stroke-width: 1;
stroke: var(--color, black);
}
}
.svg-retina-border {
border: 1px solid;
border-image: svg(custom-name param(--color green)) 1 repeat;
}
.normal-border {
border: px solid green;
}
伪类元素方案
这种方案借助伪类元素::before
,在需要添加边框的元素之上加一个“蒙层”。
.target {
position: relative;
}
.target::before {
width: 200%;
height: 200%;
border: 1px solid #333;
transform: scale(0.5);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px;
right: 0px;
transform-origin: left top;
box-sizing: border-box;
pointer-events: none;
}
以二倍屏为例,上述是Demo代码,我们将蒙层的宽高都设置为目标元素的2倍,边框宽度是1px,然后将它进行图形变换transform: scale(0.5)
,整体宽高为0.5倍。
通过两次尺寸的变换,这个蒙层的大小和目标元素保持一致,但是border只有0.5px。
最后的效果如下:
<div class="retina-border">retina border</div>
<br />
<div class="normal-border">normal border</div>
该选哪种方案
两种方案的兼容性和灵活性对比如下:
- 兼容性
svg方案需要考虑border-image的兼容性,伪类元素方案需要考虑transform的兼容性。svg的兼容性更好。
- 灵活性
由于svg只能画出特定的形状,所以无法实现圆角边框。而伪类元素方案可以。伪类元素灵活性更好。
综合上述的考虑,我们的项目选择的是伪类元素方案,因为使用圆角边框的地方很多。而且从两种方案的篇幅不难看出来,这个方案的学习成本也低很多。
转载自: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414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