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面试官初体验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6

当我成为面试官的那一刻,一切全变了。

面试的契机

面试是一件大部分人都逃不过的事情。除了那些少数的天才们一毕业就被企业哄抢,剩下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次面试。我从大学毕业之后一共参加了大概 10 次面试,拿到了 5 个 offer,比起动辄几十次面试经验的人我是很克制自己。相对于被面试,面试别人的经历就不是每个人都有体验过,尤其是对于职场新人。碰巧最近公司积极招聘,面试者实在太多,于是面试的一部分任务便落到了我的头上。

在面对一件陌生事物时,尽管你明知道它会对你有好处,但是依然会从心底产生恐惧,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幸运的是,在经历三到四个面试之后我便掌握了一些方法,逐渐上道。还记得第一次面一个应届生,我十分僵硬且尴尬的进行了开场,甚至都忘记了让人家做自我介绍。整个过程我都在着急的抛出问题,只想赶快把脑海中的备选问题问完,快速结束面试。伴随着尴尬、紧张和手心出汗的状态,送走了我的第一个面试者。

面试官初体验

之前从求职者视角看待面试

投简历

每次准备面试时,看着各大公司的 jd 总是内心忐忑。这个我会了吗?那个我精通吗?我真的能行吗?自我怀疑的声音不断从胸腔大声的呼喊出来。那时我还很幼稚,凡是看到 jd 上达不到的要求我就从未投递过简历,现在想想可能错过了一些不错的机会。如果单纯的从求职者角度看 jd 描述,很容易拘泥于一些小细节、小问题而错过了好的选择,其实只要你符合 jd 中的某几项就可以勇敢的投递简历了。

面试

每次面试我都很在意自己的回答的内容。能全部答对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你在答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因为问题细节可以需要时再进行查询,但是完善的方法论和良好的态度是你面对复杂问题的通用法宝,毕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在 5 分钟内解决这么简单。但是一旦我没有答上面试官的问题,我就会非常沮丧,自信心受挫。

现在从面试官的角度看待面试

看简历

有一个求职者问过我,该怎么写简历?我回答他:当你开始看别人简历了,你就知道怎么写简历了。你一天要看许多份大同小异的简历,还要仔细甄选密密麻麻的项目经历,从中判断这位候选人有何优点、缺点,你的大脑在不断求救:“救救我吧!看简历太无聊了!”这时,你就知道该写一份什么样的简历!在我看来,好简历有一下几个特点:

  • 重点突出,快速区分出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 简洁、明了,减少面试官的筛选简历的负担
  • 链接全部可点击,不要一打开是 404

如果你觉得达到以上三点很难,那你该思考的问题就不是怎么写简历,而是怎么让自己有东西可以往简历上写。我个人是很喜欢能持续写博客以及在 GitHub 上做贡献的面试者,不论内容质量如何,起码这份热情与坚持一定能支撑他把工作做好,也能证明自己不是那种上班最低限度完成任务拍屁股下班混日子之流。

面试

面试的本质是聊天,绝不是问答。如果整场面试你和面试官的互动仅限于一个问问题,另一个人回答,那绝对是有问题的。聊天时我更喜欢富有自信以及思维缜密的面试者,他们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

  • 回答已知问题时条理清晰,一般会按照概念 + 实例的形式进行回答,并且能从 What/How/Why 三个层次来进行深度的解释,以及能从问题本身出发和其他相似问题进行比较、拓展,进行广度的解释
  • 回答未知问题时会向面试官提问寻求更多细节信息,如果依然没有头绪会想办法和相关知识进行关联,决不能让谈话因为问题不会而终止尴尬

例如闭包这个话题可谈论的点就有很多,什么是闭包?有哪些使用闭包的经典例子?你在工作中使用过闭包吗?闭包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翻译成中文叫闭包?

大部分求职者都能描述出闭包的定义,课本上的样板例子。但是一旦联系到现实使用就变得无所适从了,没有人去思考闭包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更不用说从语义、词源和发明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功能了。而这种深挖的能力正是能让你区别于其他面试者的关键点,因为背题很简单,人人都会。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面试者,可能因为过我手里的均为应届生或者 1~2 年经验的人员,还缺点历练与成长。

面试官初体验

如何评价面试者?

以上的“看待”更多是感受与经验之谈,在真正为面试者做总结性评价时是一定要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而量化标准的维度设立和结论的得出有两个关键要素:

  1. 面试依据的标准,即面试官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对求职者进行评测定位
  2. 如何进行面试,即面试官应具备的素质技能

面试依据的标准

在面试时,这里有五个岗位通用胜任素质标准

  • 职业品格
  • 学习力
  • 认同力
  • 沟通力
  • 意志力

以岗位专业技能(用 X 代表)为基础,构成 5 + X 人才甄选模型,辅之以岗位对五个通用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强度需求,形成了岗位素质甄别简要标准体系。

如何进行面试

第一个问题应尽量选择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

  • 优点:活跃气氛、放松心情、使求职者快速进入面试状态
  • 缺点:不利于测评求职者的真实素质特征,会让求职者滔滔不绝,给出很多无用的信息,浪费双方的时间。

在开场过后,少提开放性问题,多提封闭性问题。但一定要避免诱导式提问,防止被求职者利用,进而朝面试官内心希望的方向回答。设置好串联式问题。考察求职者的反应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例如:“你在过去的工作中出现过什么重大失误?如果有,是什么?从这件事本身你吸取的教训是什么?如果今后再遇到此类情况,你会如何处理?”追求细节。遇到充分准备的求职者时,从他的回答中深挖细节可以考察出其是靠临时准备还是有真材实料。

推测

基于过去推测未来,立足表象判断实质。如果一个人没有过成功的自学经历或者成果,那么该如何相信他在未来就能做到呢?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否定其有这样的能力。

兵书《六韬·龙韬·选将》 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词; 二曰穷之以词,以观其变; 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七曰告知以难,以观其勇;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面试官初体验

带给我的最大改变

不怕面试,技能 + 缘分缺一不可

自己不会再因为面试而产生恐惧的心里了,因为失败的面试不一定是因为技能水平为达标,有时候更多是缘分问题。你的做事风格和公司是否合拍?性格特点是否是这个岗位需要的人选?面试官是否喜欢你说话的方式?所以被拒绝不代表失败,只代表不合适。只要你有自信自己的技术比 60% 的人好,那么为技术而恐惧面试就大可不必了。

如果明确确实是自身能力问题,那么就在投简历时不要抱着捡漏的想法去投一些明显不匹配自己能力的岗位或公司。脚踏实地的提升自己一波再做操作也不迟,在实力的基础上谈论面试技巧才是有意义的。

深入理解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只是因为角度不同就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所以说仅仅转换视角思考问题用处并不大,还是需要自己实际的换到另一个角度的位置上亲自坐一坐,才能领略到不同的风景。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最后的最后

学好算法和数据结构不会吃亏。 祝愿你找到心仪的工作。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6844903922600001544
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