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从流水线转码的我又“失业”了--2022年终总结
引
2021年10月26日。
三天前我刚从郑州飞回我的家乡--贵阳。
终于结束了在郑州某制造业大厂荒唐的打螺丝生涯。
4个月前,在学校的阶教,我斩钉截铁的对面试官说,我不会后悔的,我会为我的行为负责。
3个月前,在我事先未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我的岗位从面试确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变成了 PQE(产品质量工程师),并且被派到了郑州进行所谓培训(其实就是打螺丝,字面上的)。
到郑州3个月后,在离职流程尚未完全完成时,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提前飞回了家。
今天开始,我终于可以踏入心心念念,梦寐以求的 IT 界了。
新开始?
初到新公司时,我的第一感受是荒凉。
方圆 5km 没有任何人烟,群山之中突兀的建起了这个工业园。
俯瞰园区的周边环境 |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园区虽然已经基本修建完成,也入驻了很多家公司,但是实际在运行的似乎只有我们公司。
每天早上,园区主干道路边总会来两家卖粉的小摊。
从早上卖到中午,中午等我们公司的人吃完之后就撤了。
是的,当时只有我们公司的人会去吃路边摊贩的粉,我还记得,有一家的粉很好吃,买的人也很多;另一家的粉味道一般,偶尔会有零星几个不想排队的人会在她家吃。
到了晚上,依旧只有两家摊贩,只不过换成了烧烤摊,漆黑一片的园区中,它们便是唯一的光。
偶尔的夜晚,不想在食堂吃晚餐时也会去烧烤摊上点上一碗炒饭,不好吃,但是能吃。
后来,某新能源汽车大厂入驻了园区,人越来越多,小摊贩越来越多。
摆摊的人从园区入口一路排到了园区尾,晚上下班时还以为是误入了菜市场,可是我再也没有找到那家很好吃的粉摊。
生活区公寓楼下的商铺也陆陆续续全部开业了。
“人才”公寓 |
再后来,城管来了,园区内开始上演起可笑的追逐戏,我们只能再次去食堂吃饭。
可是去食堂吃饭的不再是只有我们,还有新来的很多人,总是会有一帮人爱插队,爱一次把一整盆菜全打走。
食堂的菜也越来越难吃,份量越来越少。
再后来,交警也来了,因为园区的人越来越多,规划的停车位已经不够停了,很多人把车直接停在了路边。
某日,我对面工位的大哥正在摸鱼呢,突然接了个电话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说交警打电话叫他赶紧出去挪车,不然就开罚单了。
可是园区的繁荣并不能挽救我司的颓势。
从 2022 年初开始,陆陆续续的有人被裁,甚至有的组被整组裁掉。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公司撑不下去是迟早的事了,有渠道的人早早的就开始做了打算,陆陆续续的又走了很多人。
慢慢的,很多部门甚至出现了整个部门的人都离职了的情况。
9月,原本是充满希望的收获季节,贵阳却在月初发现了确诊病例。
“静态管理”
一个月的停工让公司更加雪上加霜。
10 月 26 日,在事先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某领导开始挨个部门口头通知从今天开始公司无限期停工,开工时间待定。
在下班前几分钟,行政的正式文件终于发下来了。
看得出来行政也是临时接到的消息赶出来的文件,因为文件中甚至有很多错别字。
正式文件中给出的借口是物料不足无法继续支撑生产,暂定停工 10 天。
10月 26 日,多熟悉的一个日期,正好是我来这家公司满一周年的日子啊。
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这天中午,我从公寓回办公室时,恰好看见楼下新开了一家烧烤店,39元/人。我到办公室后给同事说,以后有机会可以去试试。
没想到下午就接到了某领导的停工通知,同事说:这不正好嘛,都不用“以后有机会”了,咱们现在就去吃一顿吧,正好就当我们的“散伙饭”了。
是的,虽然通知说的是暂时停工,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其实就是撑不住了,要倒闭了。
从害怕到适应
我刚入职公司时,公司正在研发一款新的设备,硬件已经研发完成了,就差软件一直招不到人来开发。
后来终于招到了我。
我写了一个多月,终于写完了第一个可用版本。
但是也仅此而已,在领导验收过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后来的事就是上面说的,员工裁的被裁,离职的离职,公司再也没法正常运转起来。
甚至出现了一个特别像段子的事,生产需要的某个零件必须使用厂里的某个设备来做,但是这个设备的操作员前几天离职了,整个公司居然没有一个人会使用这台设备,最后不得以,又出高价把这个员工请回来做了一天,顺道培训了一下还没离职的员工怎么使用这个设备。
做完新设备的软件后,我就处于无任务可做的状态。
偶尔有新需求做一做,有BUG就改一改。
那段时间我甚至无所事事到把公司已经上线的软件从头到尾完完全全重构了一遍(因为之前的软件是由后端代写的,有非常多的不合理代码,结构也非常混乱,所以我就全部重构了一遍)
那段时间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总觉得像我这样没有产出的员工,下一个被裁就是我吧。
可是,过了很久,依然没有收到我被裁的消息,而且我发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而是几乎全公司都是这样,压根没有活做,都在摸鱼混日子。
于是我开始放松,我终于买了我“觊觎”已久的公路车,每天下班后开始在园区周边骑车。
虽然这个园区地理位置非常偏僻,但真的是骑车的好地方,路宽车少风景美,附近到处是“网红打卡点”。
骑了一段时间车,我开始觉得手机拍照不给力,又买了一台相机,开始研究摄影。
就这么悠哉悠哉过了很久,某一天突然觉得这样“颓废”下去不是个办法,如果那一天公司真的散伙了或者我被裁了,怎么办?
我不能只顾着享受,必须保持学习啊。
Compose
其实我选择学习 Compose 的最初目的很简单,我一直想把我的项目 隐云图解制作 移植到 IOS 和桌面端,但是我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无法同时维护多端,最理想的情况是使用跨平台框架实现。
在接触到 Compose 之前,我预想的是学习 Flutter,但是学习 Flutter 意味着需要同时学习两个全新的东西:Dart 语言 和 声明式 UI 。
如果只需要学习一个东西可能会相对简单一点,但是两个一起学,有点超出我的学习能力了,在多次尝试之后,均以失败告终。
我无法习惯声明式 UI 的思想,也无法忍受蹩脚的 Dart 和 Flutter 的 “死亡嵌套”。
Compose 的出现,似乎给了我折中的解决方法:我可以通过 kotlin 学习声明式 UI 的思想了。而且 Compose 也支持跨平台(虽然没有 Flutter 的跨平台完善),这让我上可利用 Compose 入门后转而学习 Flutter,下可直接使用 Compose 的跨平台。
某次在在学习 Compose 的过程中看到谷歌开发者公众号发布了一个 Compose 挑战赛,抱着炮灰的心态去参加了一下。
没想到居然被选为了优秀作品。
获得了“公费”前往北京参加 Dev Fest 的机会,并且在会上看见了包括王鹏老师在内的好多大佬。
工作之外
都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算是把这句话贯彻到了我的 2022 中。
3月,我去了期待了好几年的贵安樱花园。
4月,天气回暖,开始骑着车到处乱逛。
5月,去隔壁的隔壁市爬了梵净山。
6月,和许久未见的同学自驾游了黔西南和毕节。
7月,买了相机,又开始骑着车或者开着车到处瞎逛练手。
8月,依旧是骑车到处逛,并开始热衷于等日落和飞机。
9月,原计划去遵义玩,却被静态管理,只能骑着车在周边转转
10月,计划去四川看熊猫游九寨沟,四川却开始静态管理
11月,赋闲在家,一咬牙卖了自行车,买了摩托车,开始骑着摩托车到处瞎逛
12月,计划去云南看海鸥爬雪山 ……
(别问我 1 月 和 2 月在干嘛,问就是在冬眠)
未来?继续前进!
总结以上内容,我的 2022 年就是:成功“逃离”流水线干起了软件,但是新公司却在我来之后不久开始走下坡路,开始裁人,全员降薪,直到现在已经停工了一个多月,我目前仍在家等待复工通知。
在意识到公司快不行之后,经历了茫然、害怕 到 摆烂、玩物丧志,最后到“怡然自得”的心态和行为,最终决定顺其自然。
未来?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
即使如此,对于即将到来的 2023 也不能置之不理,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
我不知道安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但是我知道,对于像我这种非科班的半吊子程序员,肯定会是第一批被淘汰的。
我也知道,我现在如果跳槽,基本是没有成功的机会的,贵阳的 IT 行业公司本就少,加上我的专业、技术水平限制,使得跳槽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我也想过,或许可以去成都、杭州之类的一线城市找工作,朋友们也劝我,我这种情况在一线城市的工资水平将比继续留在贵阳高的多,而且机会也更加多。但是我始终还是想先留在贵阳。
所以为了增加我的竞争力,我需要选择一个赛道去深究,或许是深究工控(嵌入式,也就是我现在在干的工作);或许是转战跨平台(这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从我去年毕业选择进入某工厂开始,我的计划都是找一个不看重专业的公司做软件的工作,然后逐步摆脱我的专业限制(我大学学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一个和计算机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虽然被第一家公司坑了,去打起了螺丝,但是如今在现公司也算是有一年的实际安卓开发经验了。后续再找工作应该会容易一点了吧。
由此,我对于 2023 年的第一个 Flag 就是扩大我的竞争力,学习一个新的当前热门的技术,目前在犹豫的是学习跨平台(Flutter)还是大前端(Vue)。
除此之外,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所以,有了前面的这些技术尝试和积累,明年我的隐云跨平台项目无论如何也应该开始着手写了吧?这就是我的第三个 Flag。
我的最后一个 Flag 还是希望能够多出去走走,希望能少一点客观原因,能让我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且希望能够不再是一个人出去,希望能有个人陪我一起“瞎逛”。
文章的最后,就以这个彩虹作为结尾吧。
愿少年们不用担心前路的风雨,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17346977133641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