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聊一聊设计师面试的潜规则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8

马上就要过年了,估计年后又会有一大堆小伙伴将会开始换工作和面试。这里就不说怎么写简历和做作品集了,网上有很多,我来说一下几个大家可能忽视的点。

其实面试最重要的点就是评价对方能力是否和自己的需求匹配,能力是否达标以及是否真实。那么用来评判的参考物就有:学历、工作经历、作品集等,HR评价的参考主在于学历和工作经历,这就是很多非科班设计师的简历压根就过不了HR那关的主要原因,但这不能怪HR,在不清楚你实际能力的前提下,这是最快捷的筛选方法。那么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下面依次说说几个点:

1、学历

学历如果OK,比如说相关专业,知名院校的背景。那么恭喜你,你会非常顺利的通过HR这关。但是学历出众,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对于能力一般只是学历出彩的候选人,举个例子,同样水平程度的作品集,一个来自清华美院,一个来自普通院校或者非科班的候选人。给人的感觉可能就是一个是失望,一个是超出期望,对后者的好感度会更高。

2、工作年限

3~5年是黄金时间,并不是工作年限越高越好,太多的人只是将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很多年,少于3年会让人担心资历太浅,但是如果一个人大于5年却只展示出了3年的能力,那么他的竞争力可能还不如三年的。

3、公司背景

一个好的公司背景会带来加分,这点是肯定的。但是跟第一点学历类似,如果背景很好,但是作品集或者其它展示不出相匹配的能力,会带来减分。

4、作品集

同样的设计水平下:在设计社区得到认可的作品>在线作品>PDF作品>未经过整理的作品。那些放在花瓣上就丢过来,都不知道哪些是作品哪些是你的采集的作品集;还有一个硕大无比的文件包里面乱七八糟文件的作品集;这些都是肯定会进垃圾箱的。面试是一场面试官和候选人的博弈,候选人会尽量美化自己的履历和作品,面试官则要试图从这些表象中识别真伪来判断对方能力。就作品集来说,设计社区稳定的高质量的作品输出可信度>私下整理的作品集,毕竟你把作品发在一个公众的平台,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是否掺水以及能力如何有众人给你评价。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就是那些公司对于作品保密度很高,不方便上传作品,但是即使是这样,优秀的设计师仍然会在业余做些demo来提升自己。

5、技能树

你的机会:会多种技能且每样都在平均水平之上 >  只会一样但很优秀 > 会多种技能但是每样都不咋地 > 只会一样还不咋地。

会多种技能且每样都在平均水平之上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你把一个技能磨炼到完美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会很困难,但是如果只是达到80分的水平,那么相对会容易很多。你可以把多出来的时间投入到新技能的拓展上去,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你可以做的工作的机会会多很多,但是这还不算最重要的,1+1并不等于2,1+1中间会产生火花和交集,它肯定是大于2的。比如一个人即懂UI又会开发,那么他的价值和思维方式肯定要大于一个不懂UI的开发和一个不懂开发的UI。不要把自己绑死在一棵树上,这是在这个快速发展时代的求生要领。你想想看,5年前移动UI刚开始火爆而现在的UI已经烂大街了,一年前大家还兴奋的在聊VR和MR,一年后的今天又开始聊区块链了,那么五年后呢?完全无法想象。变化才是永恒的真理,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6、用被动的方式占据主动

如何脱颖而出?没有好的学历?也没有好的履历怎么办?

要让工作去找你,而不是你去找工作。

除了好好提升自己,好好做作品集,这些是根本,但是除此之外,你需要让自己站到大家能看得到的地方去,建立除了学历和工作背景带来的信用背书,你还有唯一的一条路,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积累影响力和人脉,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能需要花费你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但是想想看,一个看过你的文章和社区作品而邀请你面试的人,和一个你机械投递的面试官,哪个会更相信你的能力?

至于具体方法:作品社区站酷、UI中国、dribbble、behance。文章分享公众号、知乎、简书。不过坚持超过一年的很少,坚持超过两年的都已经在你们的视野之内了。

聊一聊设计师面试的潜规则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6844903593934323725
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