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周末学习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8

很激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等以后想好了再说吧!学渣一枚笔记中肯定有很多错误和不足之处。希望看到的小伙伴可以动动小手指出错误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会不定期的看评论并对笔记进行修改,再次感谢各位!!!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周末学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数据的定义为可以被计算机接受处理的符号,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检索与维护等操作的存储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主用于科学计算,硬件存储设备:磁带、卡片、纸带

特点:

  •     不保存数据
    
    
  •     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     数据不共享,冗余度大
    
    
  •     程序与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科学计算与信息管理,硬件存储设备: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设备

软件:操作系统与专门用于管理数据的应用软件(文件系统)

特点:

  1.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     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     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缺点:

  •     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

  1. 20世纪60年代以后
  2. 管理数据规模庞大,应用广泛,数据量急剧增加,多种应用、语言互相覆盖的共享数据集合越发强烈
  3. 联机实时和分布式处理应用更多
  4. 硬件存取设备:大容量、存取快速的磁盘

数据库技术进入数据库系统阶段的里程碑标志

  1. 1963年,Holleywell 公司的IDS系统投入使用解开数据库技术的序幕
  2. 1965年,美国设计阿波罗旅行器
  3. 1968年,IBM公司研制、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这是一个层次数据库系统
  4. 1969年,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发表一系列研究数据库方法的DBTG报告,提出了网状数据模型
  5. 1970年,IBM 公司的研究员E.F.Codd发表《大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关系模型》,提出数据库的关系模型,定义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引进规范化理论,奠定关系数据库的坚实理论基础,一直用到现在。

数据库系统的3个发展阶段: 1代数据库系统 20世纪70年代,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得以广泛使用,基本实现数据管理中的“集中控制与数据共享”的目标 2代数据库系统 20世纪80年代,关系型数据库出现,并且有以下发展: 1.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发展促进数据库系统的小型化 2.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这期间大力发展 3.计算机广泛使用在各类领域,关系、层次、网状数据库开始出现各种局限性。 3代数据库系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新型数据库(过多不列举了,考不到!)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6970135497205088263
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