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思考《阿甘正传》中的”随机性“观点 —— PRNG&TPNG
这个周末又碰巧打开电影《阿甘正传》来看。
确实是经典高分电影,每次看的阶段不同、角度不同,感受大有不同。
记得之前的印像,比如是:阿甘被看作是个傻瓜、阿甘比较能跑、阿甘跟珍妮的激情戏这种。。。稍微表面一些。
这次最大的印象是:阿甘漫无目的的跑步、几次横穿美国、什么也不为,就是跑 —— Just run。
最后突然就不跑了,想回家了。(感觉是他好友去世前的一句话在这个时候作用到他了)
然后最后结局在珍妮的墓前,说到(大致意思):
自己不知道生活是像妈妈说的那样,充满了 随机性(生活就像打开巧克力盒子,不知道下一块是哪一个);还是像丹中尉说的那样,皆是 Destiny 命中注定(中尉责怪阿甘救了他,毁掉了他作为英雄世家战死沙场的荣誉);或许两者都有吧,或者两者会同时发生。
想想这一总结就是很好的回应了关于“生活中随机性”的疑问。
作为程序员常常取随机数、或者将随机应用到加密等等中,比如 random 随机,但 random 不过是一些假随机,官方来说叫做:PRNG —— “伪随机数生成器”,基于特定算法,用初始值(种子)计算,如果知道了算法和初始值,我们就可以重现这种随机,那这样不叫随机了。
至于像基于难以预测的物理现象生成随机数,比如电子噪声、放射性衰变等,这些被认为是 “真随机数生成器” —— TRNG,可是:目前只是说人类还没有完全认知这些物理现象,像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朋友,这写现象背后是否真的也由某种算法,或者叫某种“Destiny”决定呢?未可知也。
也许两种都有!!
就像现在的 AIGC 也充满着随机性,比如 GPT 中的随机因素,它既有 PRNG,也有 TRNG:
-
GPT 在生成文本时,会考虑每个可能的下一个词的概率。这个概率是基于模型训练时学到的语言模式。例如,在一句话的开头,"The" 可能比 "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一种长单词)有更高的出现概率。
-
当模型生成文本时,它会从这些概率中“抽样”来决定下一个词是什么。这种抽样可以是完全按照概率分布来的,也可以通过技术(比如“温度调整”)来增加随机性。温度高时,不太可能的词被选中的机会更大;温度低时,则更可能选择高概率的词。通过调整抽样策略,可以控制生成文本的随机性和创造性。
GPT 既不是像 TRNG 那样的真随机,也不完全是像 PRNG 那样的伪随机。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能给出我们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的回答
如果是对于人物命运的设计,如果真有更高维度的设计者,应该也会结合一些可以预测的随机性、以及一些他们也难以预测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来自于比更高维度设计者还要更高维度的自然现象,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添加到命运的调试试剂中去。就像我们调试GPT一样。
所以,现在再次看完电影后,我太认同阿甘的这番话了:命中注定和命运的随机性二者均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 “Just Run”。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32579144966553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