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AI绘画基础科普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3

AI绘画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或完成绘画创作的新兴领域。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AI绘画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许多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AI绘画中的一些基础科普知识进行简单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生成对抗网络(GAN)

生成对抗网络(GAN)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由两个神经网络组成:一个生成网络和一个判别网络。生成网络用于生成类似于训练集数据的假数据,而判别网络则用于区分真实数据和假数据。这两个网络通过对抗的方式互相优化,从而使得生成网络生成的假数据更加逼真。

简单来讲,生成对抗网络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结构,由两个相互矛盾的子网络构成:生成器和判别器。生成器负责生成数据样本,判别器则负责判断这些数据样本是否真实。两个子网络通过不断地博弈相互优化,最终达到生成高质量数据样本的目的。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 CNN 和循环神经网络 RNN 的出现,text to image 技术开始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生成。

AI绘画基础科普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和 VAE(variational auto encoder)算法是最早被应用于 text to image 任务的算法。

AI绘画基础科普

Stable Diffusion 和 DALL-E 都是当前非常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Stable Diffusion 和 DALL-E 也是两种近期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

Stable Diffusion 是一种用于生成高保真图像和文本的生成式模型,它通过随机扰动传递来控制样本的采样,从而实现了精细的样本生成。Stable Diffusion 算法基于扩散过程和 Langevin 动力学,是一种优秀的深度生成式模型。它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和文本,并且可以在多个任务上进行迁移学习。

DALL-E 是一个由 OpenAI 开发的生成式模型,可以将自然语言描述转化为相应的图像,使计算机具有绘图能力。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任意文本来描述一个物体或场景,DALL-E 就可以生成并输出与此匹配的图像。此外,DALL-E 可以对不同的视觉概念进行组合,生成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图像。 AI绘画基础科普

它们在图像和文本生成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在AI绘画中,生成器可以负责从输入的草图或者线条中生成真实感和艺术感极强的图像作品,而判别器则可以评价生成的图像是否符合真实世界中的艺术规律和美学标准。

下面以使用 PyTorch 实现的经典 GAN 算法为例,演示如何进行一次简单的生成对抗过程。

步骤1:载入数据集

在本例中我们使用 MNIST 数据集,它包含了手写数字的灰度图像。首先我们需要载入数据集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import torchvision.datasets as datasets

# 定义数据预处理器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ToTensor(),  # 将图像转换为张量
    transforms.Normalize(mean=(0.5,), std=(0.5,))  # 归一化处理
])

# 载入MNIST数据集
trainset = datasets.MNIST(root='./data', train=Tru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rain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set, batch_size=128, shuffle=True)

步骤2:定义生成器和判别器

生成器和判别器都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模型,其中生成器将随机噪声映射到样本空间中,而判别器则将图像分类为真实或假。

import torch.nn as nn

# 定义生成器, z_dim 表示随机噪声的维度, img_ch 表示图像的通道数
class Generato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z_dim=100, img_ch=1):
        super(Generator, self).__init__()
        self.z_dim = z_dim
        self.img_ch = img_ch
        
        self.model = nn.Sequential(
            nn.ConvTranspose2d(z_dim, 256, 4, 1, 0),
            nn.BatchNorm2d(256),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Transpose2d(256, 128, 4, 2, 1),
            nn.BatchNorm2d(128),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Transpose2d(128, img_ch, 4, 2, 1),
            nn.Tanh()
        )

    def forward(self, x):
        x = x.view(-1, self.z_dim, 1, 1)
        return self.model(x)

# 定义判别器, img_ch 表示图像的通道数
class Discriminato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mg_ch=1):
        super(Discriminator, self).__init__()
        self.img_ch = img_ch
        
        self.model = nn.Sequential(
            nn.Conv2d(img_ch, 64, 4, 2, 1),
            nn.LeakyReLU(0.2, inplace=True),
            nn.Conv2d(64, 128, 4, 2, 1),
            nn.BatchNorm2d(128),
            nn.LeakyReLU(0.2, inplace=True),
            nn.Conv2d(128, 256, 4, 2, 1),
            nn.BatchNorm2d(256),
            nn.LeakyReLU(0.2, inplace=True),
            nn.Conv2d(256, 1, 4, 1, 0),
            nn.Sigmoid()
        )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model(x)

步骤3: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在 GAN 中,判别器的目标是最小化将真实样本分类为假的概率和将生成样本分类为真的概率的和,而生成器的目标则是最小化将生成样本分类为假的概率。因此,我们分别定义了两个损失函数和两个优化器。

# 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criterion = nn.BCELoss()
lr = 0.0002
betas = (0.5, 0.999)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G = Generator(z_dim=100, img_ch=1).to(device)
D = Discriminator(img_ch=1).to(device)
g_optim = torch.optim.Adam(G.parameters(), lr=lr, betas=betas)
d_optim = torch.optim.Adam(D.parameters(), lr=lr, betas=betas)

步骤4:训练模型

在训练过程中,生成器和判别器相互对抗,通过梯度下降法迭代更新权重,从而达到生成逼真图片的目的。

import numpy as np

# 训练 GAN
num_epochs = 50
z_dim = 100
batch_size = 128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for i, (real_imgs, _) in enumerate(trainloader):
        real_imgs = real_imgs.to(device)

        # 训练判别器
        d_optim.zero_grad()
        z = torch.randn(batch_size, z_dim, device=device)
        fake_imgs = G(z).detach()
        real_labels = torch.ones(batch_size, 1, device=device)
        fake_labels = torch.zeros(batch_size, 1, device=device)
        real_preds = D(real_imgs).squeeze()
        fake_preds = D(fake_imgs).squeeze()
        d_loss = criterion(real_preds, real_labels) + criterion(fake_preds, fake_labels)
        d_loss.backward()
        d_optim.step()

        # 训练生成器
        g_optim.zero_grad()
        z = torch.randn(batch_size, z_dim, device=device)
        fake_imgs = G(z)
        fake_preds = D(fake_imgs).squeeze()
        g_loss = criterion(fake_preds, real_labels)
        g_loss.backward()
        g_optim.step()

        # 输出训练日志
        if i == len(trainloader) - 1:
            print("Epoch [{}/{}], Discriminator Loss: {:.4f}, Generator Loss: {:.4f}"
                  .format(epoch+1, num_epochs, d_loss.item(), g_loss.item()))
        
    # 保存生成结果
    with torch.no_grad():
        z = torch.randn(64, z_dim, device=device)
        fake_imgs = (G(z).cpu().numpy() + 1) / 2
        img_path = 'output_{}.png'.format(epoch+1)
        torchvision.utils.save_image(torch.from_numpy(fake_imgs), img_path, nrow=8, padding=2, normalize=True)

到此为止,一个简单的生成对抗过程就完成了。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集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2. 超分辨率重建

超分辨率重建是指通过算法将低分辨率的图像转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在传统的图像处理中,超分辨率算法需要将一张图像缩小到低分辨率,再通过插值等技术将其扩大到高分辨率。而在AI绘画中,可以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 end-to-end 的超分辨率重建,从而实现更加准确和自然的高分辨率图像重建。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图像传感器分辨率限制、采集设备成本等问题,常常会出现图像分辨率过低的情况。这时,如果需要保持图像的质量,就需要使用超分辨率重建技术。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实现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低分辨率图像的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图像插值等操作,以获得更好的初始图像;
  • 第二阶段是超分辨率重建的主要过程,包括将低分辨率图像映射到高分辨率空间、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等。

目前,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已经成为了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常见的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有插值、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样本的方法等。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来训练图像超分辨率模型,这种方法可以自动学习图像特征,从而得到更加高效、精准的重建结果。

以下是常见的用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工具:

  • Matlab:Matlab 是一个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和工程领域的软件包,它包含了大量的图像处理工具箱,其中就包括用于超分辨率重建的工具。
  • OpenCV:OpenCV 是一套开源计算机视觉库,提供了很多常用的图像处理功能,包括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等。
  • TensorFlow:TensorFlow 是谷歌公司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可以用于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等任务。
  • PyTorch:PyTorch 是另一款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同样可以用于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等任务。
  • Super Resolution Toolbox:Super Resolution Toolbox 是使用 Matlab 编写的一款超分辨率图像处理工具箱,内置了多种算法,并提供了可视化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 SRCNN:SRCNN 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其代码已经开源,可以在 GitHub 上找到并使用。
  • Waifu2x:Waifu2x 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放大算法,可以将低分辨率的图片变成高分辨率的图片,其代码也已经开源,可以在 GitHub 上找到。

3. 风格迁移

风格迁移是将一幅图像的内容转换到另一幅图像上,并保持原始图像的艺术风格不变的技术。它通过将图像的内容和风格分别提取出来,在保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将风格转移至目标图像上。

在AI绘画中,可以结合GAN网络和风格迁移算法,生成具有艺术感和风格化特征的图像作品。

下面以使用 PyTorch 实现的经典风格迁移算法为例,演示如何进行一次简单的风格迁移过程。

步骤1:安装 PyTorch 并下载预训练模型

首先需要安装 PyTorch 和 torchvision,以及下载一个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在 PyTorch 官网或者 GitHub 上找到相应的代码和模型。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 加载 VGG19 模型
model = torchvision.models.vgg19(pretrained=True).features
# 将模型设置为评估模式
model.eval()

步骤2:加载待处理的原始图像和目标风格图像

# 加载原图
content = load_image(content_path).to(device)
# 加载目标风格图像
style = load_image(style_path).to(device)

步骤3:定义重构图像

# 初始化重构图像
input_image = content.clone().to(device).requires_grad_(True)

步骤4:定义损失函数

在风格迁移算法中,通常会定义多个损失函数来衡量重构图像与原始图像和目标风格图像之间的距离。这里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损失函数:

# 定义内容损失函数
def content_loss(target, input):
    return torch.mean((target - input) ** 2)

# 定义风格损失函数
def gram_matrix(input):
    batch_size, channel, height, width = input.shape
    features = input.view(batch_size * channel, height * width)
    G = torch.mm(features, features.t())
    return G.div(batch_size * channel * height * width)

def style_loss(target, input):
    target_gram = gram_matrix(target)
    input_gram = gram_matrix(input)
    return torch.mean((target_gram - input_gram) ** 2)

步骤5:进行迭代求解

# 设置循环迭代次数和学习率
num_epochs = 2000
learning_rate = 0.001

# 进行循环迭代优化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 前向传播计算损失函数
    content_output = model(content)
    style_output = model(style)
    input_output = model(input_image)

    content_loss_val = content_loss(content_output[0], input_output[0])
    style_loss_val = style_loss(style_output[1], input_output[1])

    total_loss = content_loss_val + 1000 * style_loss_val

    # 反向传播求导并更新图像
    total_loss.backward()
    input_image.grad.data.clamp_(-1, 1)
    optimizer.step()
    optimizer.zero_grad()

    # 输出训练日志
    if (epoch + 1) % 100 == 0:
        print("Epoch [{}/{}], Content Loss: {:.4f}, Style Loss: {:.4f}"
              .format(epoch+1, num_epochs, content_loss_val.item(), style_loss_val.item()))

    # 保存图像
    if (epoch + 1) % 500 == 0:
        save_image(input_image, "output_{}.png".format(epoch + 1))

到此为止,一个简单的风格迁移过程就完成了。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集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4. 自动涂色

自动涂色是一种能够自动将黑白图像转化为彩色图像的技术。在AI绘画中,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让计算机自动理解黑白图像中的语义信息,并根据颜色分布规律自动将其着色成彩色图像。

这种技术在动漫、卡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用于加快图像着色的速度,提高制作效率。下面以使用Python实现的经典自动涂色算法为例,演示如何进行一次简单的自动涂色过程。

步骤1:安装必要的库

首先需要安装 Pillow 库和 OpenCV 库,以便读取和处理图像文件。

pip install Pillow
pip install opencv-python

步骤2:读取黑白线描绘的图片

使用 Pillow 库读取黑白线描绘的图片,并将其转化为灰度图像。

from PIL import Image

# 读取黑白线描绘的图片
img = Image.open('input.png')

# 转化为灰度图像
gray_img = img.convert('L')

步骤3:定义自动涂色函数

使用 OpenCV 库进行图像处理,实现自动涂色算法。其中,cv2.inpaint() 函数用于填充缺失的区域,cv2.medianBlur() 函数用于去除噪声。

import cv2

def auto_colorize(gray_img, color_img):
    # 将灰度图像转化为numpy数组
    gray_np = np.asarray(gray_img)

    # 使用opencv的inpaint函数填充缺失区域
    mask = np.where(gray_np < 255, 1, 0).astype(np.uint8)
    filled_img = cv2.inpaint(color_img, mask, 5, cv2.INPAINT_TELEA)

    # 去除颜色图像的噪声
    denoised_img = cv2.medianBlur(filled_img, 7)
    
    return Image.fromarray(denoised_img)

步骤4:调用自动涂色函数

# 读取彩色图像
color_img = cv2.imread('color.png')

# 调用自动涂色函数
output_img = auto_colorize(gray_img, color_img)

# 保存输出图像
output_img.save('output.png')

到此为止,一个简单的自动涂色过程就完成了。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5. 图像生成

图像生成是指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生成图像,这些图像能够自然地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特定场景,例如山水画、动物、人物等。在AI绘画中,可以使用GAN网络或者自监督学习模型等技术实现图像生成。

目前,最流行的图像生成技术主要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生成式模型,这种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真实图像数据集来创建模型,并使用模型生成新的图像数据。常见的生成式模型有 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s)等。

其中,GANs 是一种在图像生成和处理领域中表现出色的深度学习算法,它包括一个生成器网络和一个判别器网络。生成器网络负责生成图像,而判别器网络则负责评估生成的图像是否与真实图像相同。通过不断地训练并优化这两个网络之间的关系,GANs 可以输出高质量、高保真度的图像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模型能够根据不同的训练数据集生成各种形态、风格、特点的图片,因此,图像生成技术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已经在计算机艺术、图像合成、虚拟现实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6. AI绘图工具

AI 绘图工具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一类绘图工具,它可以辅助或自动完成绘画创作过程,并且具有更快速、高效、精准、多样化的优点。

现在市场上已经涌现出许多优秀的 AI 绘图工具,其中比较知名的有:

  1. Adobe Sensei:Adobe 公司推出的 AI 技术平台,旗下包含了多个 AI 绘图工具,例如 AI 自动涂色、AI 人脸变形等。用户可以通过 Adobe Creative Cloud 中的相关应用程序进行体验。

  2. Artbreeder:这是一个与 DALL-E 类似的在线工具,可以通过某些设定条件来生成不同的艺术作品,例如肖像、风景、人造物等。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注册并使用。

  3. Deep Dream:这是一种由 Google 开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将图像加入到神经网络中,使其呈现出神经网络“梦境”的效果。Deep Dream 可以让用户在图片上添加各种有趣的图案和效果。

  4. PaintsChainer:这是一款基于 GAN 技术的自动着色工具,用户只需上传黑白草图,PaintsChainer 就可以快速自动将其着色。

  5. Prisma:这是一款针对移动端的 AI 绘图工具,可以通过该应用将照片转化为艺术作品,例如油画风格、水彩画风格等。

大家都知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 绘图工具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许多新兴工具正在不断涌现。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 AI 绘图工具会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我们的绘画创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