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即时通讯产品的一点小思考,贪婪的代价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2

Warcraft III 里有一个秘籍语句 greedisgood XXXX,只要你敲下 greedisgood 10000 就可以立即获得相应 10000 的金钱和木材。而 Greed is good 的来源是 1987 年的著名电影 Wall Street 里的名句:Greed,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 Greed 即贪婪,是驱动人们不断探索的原始动力。

互联网让信息永不停歇地快速传递,数据在光缆和无线电波里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它本身即是人类沟通诉求下的产物,也为人类文明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其价值有如轴心时代、有如文艺复兴、有如大航海、有如工业革命、有如世界大战。但它与人类每一次巨大变革都一样,人类不断地犯着同样的错误,一次又一次,每每封存入历史警醒后人,每每又重新上演。贪婪,互联网作为信息沟通的媒介,放纵了贪婪。

即时通讯 Instant Messaging (IM)

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微信的“魔抓”

从大三到我研究生毕业后一年,我不知道心生了怎样的魔障非常害怕坐飞机,怕到有一次上飞机之前竟然哭鼻子。但是,自打工作繁忙之后,我就异常珍惜飞机上的时光,因为在飞机上的几个小时里,终于可以没有网络了(幸亏机上 Wi-Fi 服务尚不普及),也就是说终于没有人可以找到我了。微信,这个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好似洪水猛兽冲入我们的生活。每当他的提示音想起,都让我心绪难平。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而类似于微信、Messenger、WhatsApp 这样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基本已经是我们生活、工作赖以生存的基本工具。腾讯曾被几番诟病的“要做互联网里的水与电”也因为微信的成功而“平反昭雪”,但真当它如水与电一样与我们所生活的数字世界紧密链接之时,吸附于贪婪之上的原罪便也无法忽视。

每当你发送一条即时通讯给一个人时,你贪婪地期待对方要尽快看到并回复

因为人有肌肉记忆,很多时候你的手比大脑运转得快,而即时通讯的媒介改变了人们通过长篇幅文字沟通的逻辑思维。在《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这本书里传递了一个很核心观点 “Americans no longer talk to each other, they entertain each other. They do not exchange ideas, they exchange images. They do not argue with propositions; they argue with good looks, celebrities and commercials.” 书里讲述的 80 年代美国电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传递的媒介即定义了其媒介中的内容会取向娱乐化。这本书虽然成名已久,但它的观点也适用于今天,佐证了为什么抖音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媒介会定义通过这个媒介传递的信息,即时通讯也一样。

在以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为我们日常沟通的主要媒介,而其演化出的讨论群、熟人关系朋友圈、看一看资讯推介等也都是信息消费的媒介。它在一步步地改变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及沟通习惯,也慢慢地改变了我们消费内容的形式甚至是内容本身。举具体的例子:

  1. 我给一个人发微信询问信息,我可以容忍对方回复我的时长是有限的,而这个有限的来源是即时通讯产品本身定义的。更重要的是,除了收到信息的人因为那个红点数字一直想着要回复之外,发信息一方其实也需要一直留着心思等待对方回复。不久,作为发信方你的无法接受等待,再次发送信息催促,给收信方继续增长回复成本。
  2. 我们获取信息往往是有沟通或执行引导的需求。前者需要占据一段较为连续的时间执行,而后者则需要把需求汇总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一个一个完成。但是技术通讯的两方都不会等待对方,一个人处理信息、完成任务并回复的行动在技术通讯之下被强制排成了一个优先级。再加以 1. 中提到的回复不可等待的问题,就极强地促使信息过载。
  3. 而群的产生,则继续加强了重要信息处理和弱信息处理分割的成本。群里的内容是否要看,是逐一看还是统一看,有人 @ 我是作为一个专门的沟通信息来进入自己的任务列表,还是融于群沟通信息的整体。

当然,还有更多的例子可以阐述即时通讯给人在处理信息方式上带来的巨大冲击。抽象来说就是:

  1. 时序要求缩短
  2. 优先级分配成本提高
  3. 信息过载

而使得这样的情况发生,是人性之贪婪地产物。如果我只能同时处理较为活跃和关心的 20 个群的沟通,为什么不退掉其他群?你可能会说,也许里面有重要信息呀?那你要在什么时候去处理可能重要的群,又在什么时候去处理完全不重要的群,又在这两个之上继续处理那些一定要关心的群?

数字化让需要处理的信息本身没有了成本和重量,互联网又让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没有了成本和重量,那未来某一天必将到来智能化是否会让信息的处理本身没有了成本和重量?

贪婪继续驱动人类在欲望的深渊里停不下脚步,智能化的 Killer App 也许真的会让人不再思考如何思考。就好比,我最讨厌的别人问我:“在吗?”,那个时候,和我沟通的人的智能系统和我的智能系统应该都知道对方找我想要干什么,如果是完全信息系统内可以解决和沟通的问题,也许最后交给我的就是:对方希望和你借钱 “1000”,您的微信支付账户余额还有“2531.9”,请问是否同意借钱给对方?借款条已自动生成存储在对方个人信用体系中,若按照找预定时间 30 日内未还款,会自动记录备案。我点击确认之后,弹出一个广告“要为你和好友的关系加份保险吗?只需 10 元,朋友不还你的钱,我们还!”

贪婪终将成为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