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程序员,来更新一下思维模式吧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8

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自朋友圈,也可能来自我们刷到的新闻、微博、抖音等等。我们需要决定哪些信息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这就需要用到批判性思维。同时,我们也会基于各种观点做出决策,有些决策无足轻重,有些决策却影响深远。拥有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人云亦云,成为乌合之众。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对批判性思维给出了如下的定义:评估你自己或者他人就特定情形得出的结论的思考过程。

在MBA智库的解释是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

上述解释可能还是不够简单明了,我们可以把他理解成:对思考的过程再思考。再思考应该是一个带着质疑进行合理独立思考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对外来的信息照单全收,而是要经过一定的质疑,用合理的逻辑做出公正的判断。我们也可以看出,要做到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有着求真、求知、开放、公正的思维品质。

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批判性思维

举一个很现实且讽刺的例子:2011年3月日本福岛电站泄漏,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加碘盐可以防核辐射,超市里食盐马上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有朋友家里抢的盐吃了好多年才吃完。

如果我们不具有批判性思维,对于外来的信息照单全收,那么我们很容易闹抢盐屯盐的笑话。如果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就会提出质疑并得知,40袋食盐的含碘量才相当于一小片碘片,所以「靠加碘盐抵抗核辐射」如同杯水车薪,还没达到效果就先被齁死了。而批判性思维可以使我们在获取知识和追求真理时始终保持警惕,并能及时地排除虚假的知识,它帮助我们不再盲从,避免无根据地做出结论。

阻碍批判性思维的原因

  1. 思考过快:在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了大脑的系统1思维和系统2思维,系统1只根据手头既有的信息不加思考的做出决断,而动用系统2思维,也就是利用慢思考,正是锻炼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2.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会取代慢思考,举个例子,比如:长的胖的人不如一般人灵活。但是球场上我们也会碰到胖的人跑的很快、跳的很高,如果我们带着刻板印象去对待他们,最终因为轻敌输掉比赛也就在所难免。当带着刻板印象面对问题时,我们心里就会产生成见,而无法进行理性分析。
  3. 思维习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情况:我们的父母使用现代化智能设备的时候,通常都需要很久的学习时间,但一些很小的孩子,面对手机、平板时却得心应手,当他们遇到屏幕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用手去操作屏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思维习惯,我们的父母已经养成了按钮控制的思维习惯,小孩子已经习惯了屏幕触摸的思维习惯,当我们能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抱着开放的心态多多思考,很多问题可能就能迎刃而解。
  4. 自我中心:我们总会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就是对的,对于他人提出的相反或不同的意见总是嗤之以鼻。而批判性思维就要求我们能公平公正的对待他人提出的意见,用质疑的心态提出疑问,倾听支持其结论的理由,最终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5. 一厢情愿:当你想要说服别人的时候,是否会从互联网搜寻那些对你有利的观点而忽略了那些与你期望不符的信息。这就是一厢情愿的思维模式在作怪。一厢情愿的思维模式是进行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阻碍,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这样的倾向,就要不断地问自己:“这事是不是因为我希望它是真的,它才是真的,还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是真的?”否则的话,我们无法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思维品质。

如何养成批判性思维

其实学习批判性思维很简单,最核心的要点就是学会提问,我们需要学会不断提问,询问整个论证的过程是否合理。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人坚称他们所持有的观点就是对的,因为他们最懂行、最了解股市、最了解房价、最了解时尚、最了解比赛,他们认定自己就是对的。更可怕的是,他们为了达到说服的目的,所说的话更是真假参半。所以我们需要用提问的方式了解论证的过程并做出最后的决策。

在得到回答后,我们需要依次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论题的结论和支持的论证是什么:

    要成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首先我们必须练习找准论题和论证的能力。在明确论题和论证之前,我们就不能随意的做出评价,因为这样评价必然是不公平的。

  2. 回答是不是答非所问:

    如果论证和论题是不符的,那显然是不具有参考价值的,那我们就不需要再投放过多的精力到这上面。

  3. 是否能相信给出的理由:

    对于理由,同样需要提出疑问。每一个被用来支持结论的想法都是理由,有些理由是隐藏在背后没有直接表达的,那就需要我们找到它们。

  4. 论证过程中会不会存在一些谬误,具体参见推荐阅读下「常见逻辑谬误」。

  5. 证据的效力如何,是不是存在偏见:

    当我们想了解某个球员有多厉害的时候,我们会得到很多五花八门的回答,有些回答更是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就是给出回答的人都是带有喜好的,他们会偏爱自己喜欢的球员、贬低自己方案不喜欢的球员。类似的情况在朋友圈、微博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作为批判性思维者,就需要从中看到偏见从而对证据的效力提出质疑。

案例

知道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我们来看一个某APP的宣传标语:

每天一万步,健康常伴你。

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我们找到论题的结论和支持的理由,那这条标语我们可以看到的:

  • 论题:要不要每天走一万步。
  • 结论:每天都要走一万步。
  • 理由:对健康有益。

先来看一下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所有年龄段的人每天都走一万步吗?为什么是一万步,如果走多或者走少了那还有益健康吗?

再看给出的理由:是怎么得知有益健康的,可信度高吗?怎么样算是对健康有益呢?是增加了我的抵抗力还是减缓变老了呢?

总结

如果有人再抛给我一个观点,我要提三个问题:他在说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批判性思维难的不是批判别人,而在于批判自己,不在于否定别人的观点,而在于修正和改变自己的观点。它是一种友善的工具,可以改善思维质量。而如果总是摆出这样一副态度:“哈哈,我可逮着你的一个错了。”再没什么比这个更致命的了。

批判性思维不是只开花不结果的业余爱好,只能在教室里摆摆架子,在考试时临阵磨枪,或者要显摆你智力超群时拿出来充充门面。它是通情达理的人相互采取联合行动的坚实基础。信念固然很奇妙,但是信念的回报却寓于我们随后的行为之中。在你发现一个问题的最佳答案之后,请依据这个答案采取行动。让批判性思维成为创造新一代身份的基础,你会为这个新身份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批判性思维为你自己效力,为你身处其中的集体效力。

期待有朝一日,我们能从学会的这一切之中大大受益。

推荐阅读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064167074477637663
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