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入职4个月了,真的每天都在拧螺丝?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5

入职4个月了,真的每天都在拧螺丝? 老铁们,这是一篇感想文。

入职前想的是管他拧不拧螺丝,反正我手劲贼大。

入职这4个月真的每天都在拧螺丝?

  • 其实100多天过来,参加了N场入职培训,经历了传说中的百阿。
  • 赶上了一个从0到1的App项目,体验了加班到凌晨2点的感觉,现在步入了正轨平均每天8点下班。
  • 感觉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有很多人传的那么差

我还是前后对比给你们吹下吧?

楼主总结下跟之前公司的对比吧

1.关于技术

5.关于拧螺丝

  • "你是去大厂拧螺丝,还是去中小厂当leader?"这句话我们经常听到。
  •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待?怎么叫拧螺丝?
  • 重复性的做一件事,或者一部分事么?这里拧螺丝的代名词是什么?是重复性?负责范围小?还是组合在一起呢?
  • 其实我觉得大家之所以在意这件事,更多的是担心工作成长性,跟在哪个公司?是否是大厂无关。
  • 自己干的事是否在我离开公司以后能带给我价值,个人成长高低才是判断是否在拧螺丝的关键。

举个例子

比如现在每次开发前都有以下几个阶段,可以对号入座。

开发前

  • 会参与项目中每一版本需求的评审,可以给产品功能提供各种建议,只要你说的合理基本都会采纳。
  • 在写代码前,都会输出一套技术方案,这之前都会被看做浪费时间行为在这里却很盛行,开始我也不习惯,有这功夫代码我都撸完了。
  • 但是坚持了几次以后,会发现这其实很有效,之前经常有开发了一半发现,卧槽这特么的需求不通啊,这方案不行啊,这功能实现不了啊...这才会回头去过需求方案,实际上这从效率和代码质量上都是问题。
  • 从产品测试以及运营等资源上都有风险点,等你再回归完需求可能跟你打配合的同学已经没有排期了。

开发中

  • 确实像我上述的一样,在技术栈选型方面存在瓶颈,部分库需要上报评审才能使用,竞品库可能就用不了,这一点确实是有不爽的,所以需要平时多找时间去学习去了解,但是用集团中间件的时候经常会有跨团队协作问题,会很锻炼你的沟通协调能力。
  • 开发质量会有对应的标准和要求,比如从基础的命名规则,到代码的执行效率,再到代码的调用频率都有相应的监控,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根据问题紧急程度分发,并要求你处理,其实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是练就你内功的过程。 开发完
  • 有多种测试链路,当然我们项目没有到单元测试级别,基本还是黑盒跑用例。
  • 上线会有各种代码扫码,以及质量检查卡口,可以用自动化,也可以根据项目自定义配置产出。

所以总结来看,这一套流程下来,如果你感觉你做的东西能用来面试吹了,那就不是拧螺丝,如果你做的东西不重复,负责的范围页不小,但是就是不能吹,那其实就等同于拧螺丝了。

其实我入职以后,感想很多,开始有一种被军训的感觉,目前习惯了这里的工作节奏,并且每天晚上都会找一个小时进行打乒乓球健身,认识了很多球友,加入了他们的战队。

最后,希望自己能一直随心而动,随梦而行,对技术保持敬畏,对生活保持初心。

来波广告,如果有想来阿里,需要内推的,可以联系我,留言,微信都可以,JAVA,Android都来都来,双休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