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从字节到传统企业:成长过程的撕裂与不适,都是在与曾经的自己说再见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6

前言

Hi 你好,我是东东拿铁,一个正在探索个人IP&副业的后端程序员。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一线互联网大厂、二线传统行业,两者之间有一道巨大的天堑。

俗话说,留不下的北上广,回不去的故乡。有人的与伴侣异地分居,节假日才能相聚。有的人为了孩子,选择每周跨省通勤。如果你没有一线城市的户口、房子,或许也在面临很多艰难的选择吧。

我并不想制造焦虑,但你自己想做什么选择,是每一个在一线城市奋斗的人,都应该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篇文章,会以故事线的方式,讲述一下自己从北京回到老家后,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思考。带着下面四个问题,开始阅读本篇文章吧,希望对你有所收获。

  • 留不下的北上广,是应该继续大厂深耕,还是早早回到老家,如何进行选择
  • 面对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差别,如何缓解落差带来的焦虑
  • 面对挫折,如何调整状态,找到新的成长空间
  • 寻找热爱,该怎么探索自己更多可能

目标,回家

之前的一篇文章已经说过一些我为什么决定回家的原因,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链接看看。

其实,那边文章主要在聊的都是一些外部原因,比如工作繁忙,比如宝宝出生,家庭需要。

我想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我这个人的认知有关,我早就清晰的认识到,我不适合在北京久留。

  1. 户口问题:比起字节优秀的同事,有的是top学校毕业,北京落户政策放开,有了申请落户的资格。
  2. 居住问题:我在18年就已经买房,北京动辄几百万的首付,普通家庭很难支付得起。
  3. 思想方面:我是山东人,山东人还是比较讲究“家”的概念的,所以不愿意离开家太远。比起那些考上公务员的同学,我在山东属于“无业人员”。

翻到2年前的一个心愿规划,第一条便是跳槽回去,这个种子其实早早就埋下了。

从字节到传统企业:成长过程的撕裂与不适,都是在与曾经的自己说再见

跳槽

我本以为,一个一线大厂出来的人,回老家找工作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由于自己在北京找工作的经历,虽然有些波折,但始终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更何况我是从字节跳回济南,仅按照岗位要求来看,我对回家找工作,这件事情是信心满满的。

公司筛选的过程很简单,打开boss直聘,把薪资范围直接拉到自己的预期就好,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事实上,按照我的筛选方式下来,符合自己的公司少之又少,而且遇到几个很尴尬的问题

  1. 薪资问题,别看Boss上薪资范围给的够广,但实际能拿到是很难的,后来我问过HR,他们发布的时候,先挂个上限比较高的再说,不然没流量。这就意味着,想拿到比较心仪的薪资,其实非常难。
  2. 岗位情况,实际上,绝大部分公司的管理岗,或者说一个小组长岗位,几乎都是从内部培养的,空降的机会很少。但反而那种技术总监、技术负责人岗位,有一定需求,但那些大部分要求,自己肯定是够不着的。
  3. 话说放开条件,实在不行继续一线研发也能接受,济南是有阿里的,但是点开阿里岗位一看,近半年活跃。。。

当然这个方法并不适合于所有人,有利有弊。

  • 好处是这样的操作,几乎不会踩坑,因为给到一个比较高的薪资的公司,几乎都是成体系和规模,并且听说过的公司。当然招聘软件鱼龙混杂,有些滥竽充数、明显就是瞎提供薪资的工资,也得有一定的甄别能力。
  • 坏处是,面一家少一家,济南的机会,相比于北京实在是少太多了。

公司筛选完,下一步就只需要找到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岗位了。

彼时的我对职业生涯的思考,是持续在互联网领域深耕,我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我对技术,并不是非常的感兴趣,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做这个行业。

所以,回归济南,找一个管理岗位,是我当时的职业规划。

最终多家公司辗转,很多公司,面到第二轮的时候,面试官就直言我这个情况,可能团队中并不需要,所以最后拿到的offer不多。

而且在谈新阶段也挺艰难的,入职公司不出意外的,会按照在北京总包50%的降幅给你定薪,这个是很难受的一个地方了。

最终我选择了一个公司综合规模较大(起码有一定的空间)的入职了,职位架构师。

工作、落差

在大厂工作,一直在向上看,更好的结果和收益、更高的效率是始终追寻的目标。但当从大厂跳槽回老家后,才发现自己悬在半空中,更高的够不着(更强的团队能力),而向下看,那些工作像稀汤一样看不上。

原来以为自己有一身本领,其实发现自己也不过是变成了更高级的打工人

入职之后,我被分配到了业务岗位。

初入一家新公司,大家都有过经历,一般前几天都是没什么人管你的,大部分时间会让你熟悉项目,看看文档。

但公司业务文档不完善,入职后给我转发了三个word文档(是的没有在线文档),花了2个小时看完了。

文档没有,我直接看代码和项目吧,我启动了我们的项目,我左点点右点点,人麻了,这不就是个后台管理系统吗,在之前这都是实习生做的活啊!

在字节,我可以在上班过程中,大脑几乎全速运转,忙起来的时候处理问题,分配需求,开会,做专项,写代码,面试,处理完上述工作,不忙的时候,看监控、看数据,思考规划。

没事,我安慰自己,即使是后台管理系统,咱也能做出点价值不是?

参与到了迭代过程中时候,我更觉着焦虑了,因为工作难度直线下降,迭代有6天的开发时间,我差不多1天半我就可以把开发工作开发完了。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启了我新公司的工作旅程。

心情低谷

由于工作环境、氛围变动太大了,很明显,如果这样下去,我个人一定是在走下坡跑的。我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如果一段时间没有进步,内心就会陷入焦虑,挺痛苦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薪资降幅,钱少了,人肯定会不爽的,对吧。
  2. 入职前,本来沟通好后续带团队的机会,暂时搁置了,又干回一线了。
  3. 工作难度直线下降,过去一直在进步,而做的这些工作,完全没有进步了,不进则退。
  4. 工作难度降了,但是配套设施少了,繁杂的流程多了,大部分的精力,因为流程的低效,不得不做一些毫无价值的事情。

总感觉自己走下下坡路,所以心情也一直在低谷,和绝大部分人一样,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发泄的方式。

  • 早下班,5:30拎包就走,买了PS5打游戏,对马岛、双人成行等几个游戏通关。
  • 学习理财,股票账户好多年了都没动过,终于有空操作起来了。当然,“你不理财,财不离你”,这是后话。
  • 学习,极客时间之前没有时间看的课程,来吧,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了。
  • 看娃,回济南3个月后,宝宝出生了,既然工作难有突破,那就努力照顾好家庭,当个好爸爸。

毫不夸张的讲,我已经有几年没有接触过技术社区了。在字节的时候,一个是因为太忙,忙起来,确实是没有空闲时间去刷论坛,只有前期对Go不熟悉的时候,google一下一些基础语法知识,解决完问题就关了。并且公司里面沉淀的文档非常多,想学习,不缺少资料。

其实,看到好的文章太多了,为什么对这个大哥特别关注了,因为他和我都在济南,而且我们公司的距离,只有不到200米,我中午吃饭去吃的一家把子肉,就在他所在的写字楼下。

我也给大哥发了私信,想加一个wx好友,想和大哥多聊聊,但是因为年龄、工作有些差距,所以一年多,也没有在多沟通些什么。

想想自己当时的一股冲劲,不得不感慨,自己也成长了许多,因为现在也有很多JY,通过我的文章加了我的wx,而且也有同在一个城市的。

我个人其实蛮喜欢写点东西,所以看到一些写的很有感触的文章时,会特别有输出的欲望,因此写下了自己在公域平台的第一篇文章,也为后来的一些事情埋下了伏笔。 从字节到传统企业:成长过程的撕裂与不适,都是在与曾经的自己说再见

发展不顺,调整状态

晋升失败

入职半年,迎来了公司的晋升答辩。

原本我以为,我才入职半年多,肯定是没有机会,一般都是老员工才会有资格参加。但是公司流程是自行申报,只要申报了就可以获得答辩机会。

上面其实说到,那个阶段心情已经是比较低沉的,所以自己并不想参加的,毕竟小公司的职级,不是太重要,别的公司也不会认嘛。但是考虑到这种事情还是要积极一点,不参加别再让领导觉着你躺平了,有点心虚,所以还是提交了申请。

梳理工作,准备ppt,参与答辩,然而结束后就没了下文,没有反馈,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虽然本身对这件事本身是没有什么预期的,过于不过,说实话都无所谓,但是感觉自己是陪跑的时候,还是有些沮丧的。

晋升失败这件事对我来讲,虽然有些不爽,但其实无伤大雅,毕竟对这件事没有太大的追求,直到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加速了我对于职业生涯的思考。

我们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产品经理负责整个团队,本身我对这个事情是不介意的,因为当时的直属Leader,在公司有着多年经验,也做过技术,行业积累很深。

但是随后直属Leader工作变动,我们团队的负责人,换成了另一位产品经理,但他来我们组也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且工作时间也不是很长。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更上层领导的嫡系

状态调整

晋升不过,无伤大雅,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还是比较吃惊的,毕竟本身就重新在一线开发,如果你的领导是非技术、且经验一般的话,做一线的研发是很难做出成绩的,或者说很多成绩是不容易被看见的。

我自己也最终接受了这个现实, 互联网公司看能力、机遇。传统公司,要靠年限、关系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么,沉下心做事吧。

记得在字节,我的mentor给我说过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大萝卜小坑,小萝卜大坑“。

大萝卜小坑,就看你如何通过能力,把“坑”做大,做到match自己的能力。小萝卜大坑,那就努力生长,直到这个“坑”容不下你。

  1. 沉淀团队文档,之前也说过,团队内的文档都是以线下的word为主,全靠口口相传,结合之前字节看到的一些知识库规范,建立了产品的知识库,将文档线上化。
  2. 设计文档规范,功能越做越多也越做越乱,很多重要功能都是开发人员随意设计开发,后续解决坑的时间非常多。针对大型需求、功能,要求写设计文档,既能解决信息差,也能让大家更重视开发的功能。
  3. 开发流程规范,多个后端只有一个测试开发分支,冲突问题严重,而且代码写的很随意,严格要求团队使用MR流程,提交代码。
  4. 核心模块重构,重构前,产品的主流程还处在3天一个小问题,一周一个大问题的阶段。后来我自己把所有核心流程代码全部重构完成,保证了主流程可靠性,提升系统各类性能。
  5. 团队沟通,持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试着挖掘团队同学的优点,帮助他们成长。

但是,做完这些,就够了吗,就一定能拿到你想要的结果吗?如果还是在兜兜转转没有进步,工资不变、职位不变,你会不会觉着,还是因为自己没做好呢?

记得是上初中的时候,学习了老舍的《骆驼祥子》。

祥子到死,都认为他过不上好日子,是因为他拉车不够努力。 从字节到传统企业:成长过程的撕裂与不适,都是在与曾经的自己说再见

持续思考,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

从毕业之后,我的生活就已经被工作裹挟,升职加薪就像驴子前面的胡萝卜,而我们慢慢就成了拉磨的驴,眼里的世界越来越小,慢慢地,我们的人生就只是一个尖塔式人生。

白天的时间被工作填满,有时晚上也要被迫内卷。人际圈子又很窄,规则之下的灰色规则,我们又无从得知。工作以外没有爱好,无法想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我从大厂出来,本来是想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抽离,但现实的情况却又让我无可奈何,当回来的工作,出现挫折时,人总是容易陷入低沉

所以,打破自己的生活节奏,参加了写作训练营,开始正视自己的兴趣所在,认真学习除了技术以外的技能。

加入了卡总的程序员复业社群,了解了越来越多的副业项目,看看别人都在做些什么事情,收获颇多。

参加了闲鱼实战营,放下傲慢,学着去做做小生意,和客户沟通,更重要的是下场,先把“手弄脏”。

还见识到了越来越多的个人IP的成功案例,让我了解到除了主业工作之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样可以赚到10W+,100W+。

持续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擅长、兴趣所在,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坚持写作,坚持输出,持续修炼底层能力,不到4个月的时间,已经写了26篇原创文章,也获得了不少朋友们的关注,有了很大的正反馈。

我依然会焦虑、迷茫、不适,但焦虑的状态明显感受与之前有所不同,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走出舒适区,所有的撕裂感与不适感,大概是在与之前的自己,说再见吧。

所以,多与人多真实互动,让自己有更丰富的生活经历,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

说在最后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你能看到最后。文章写到现在,自己都难以置信,自己竟然熬过了这么多个阶段,而且可以预见的,还要继续的熬下去。

曾国藩说过:“做好小事,熬过难事,静成大事”。

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开头的那四个问题,你是否有了自己的一些答案呢?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一起交流。

如果你也和我有相似的经历,一样的困扰,可以在评论区诉说,我一定会尽力回答你的问题,也欢迎加我wx:Ldhrlhy10,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