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远程办公,痛并快乐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9

关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个 remote first 团队应该都聊过,也分享过。

看过头哥写的《400天!我在远程居家办公中的经历与感受》一文后,感触颇深。尤其是那句“之前站起来五分钟的事,现在要撕逼半小时”。

在家办公的理想与现实

这是我第一次在开源商业公司工作,也是第一次远程办公的经历。在此之前都是跟同事坐在一个办公区,有什么事只要线上沟通不来就直接面对面交流。不管是工作任务还是自主工作,大家的方向性都是一致的,或者说在不一致的时候,通过面对面沟通很快达成一致。

我理想里的在家办公应该是时间充分自由,早晨起来喝个茶,然后打开电脑,自己做手里该做的事。每天做一下自我小结和次日计划就好,节奏全在自己手里。有问题了大家线上聊一下,对一对问题,然后继续各做各的事。只要今日是今日毕就好,哪怕今日没有结果,也只需要说明原因。

但刚进入一个远程团队,又赶上疫情被封在家 14 天,很清晰的感受到了“在家办公”和“远程团队”最大的差异。

我在的远程团队每天早晨都有半小时例会,大家都要打开摄像头。最初真的很难适应,除了被约束感觉不自由,更多感觉开会都要被监视。只要被问到什么,就总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被质疑是不是摸鱼了,是不是在半夜赶作业,白天睡大觉。

这感觉还不如去公司,跟上司面对面的谈人生理想。

远程办公对效率的要求很高,大概是经历过的这些工作里最高的。工作计划,完成的时间节点,可能遇到的问题,下班前的交付物,这些都只是最基本。正在专注意一件事,被突然的会议弹窗打断,在家保持着跟在公司一样的作息,一样的工作习惯和工作规律。

远程办公,痛并快乐

被要求有人 cue 你,不管回复是“收到”、“可以”、“没问题”,还是“在忙”、“稍等”、“马上好”,总之五分钟左右必须要回复对方,约定一个沟通的时间,文字说不明白的立刻打电话,开视频会议屏幕共享。

真的太难了,这可是在家啊,家是一个放松且可以休息的地方,在公司都没有这么紧凑过,何况是在家呢?

被动和主动的转换

“积极沟通,及时回复,按时交付”,这是从远程办公的第一天开始到现在,我听到的最多的词。

被按头远程了一个月,逐渐明白这三个词的意义。远程办公毕竟不是面的面,你看不到一个人的状态,也看不到一个人的情绪,靠结果判断工作,靠回复判断状态,靠沟通解决问题。

从最初的的不理解,到后来的适应,再到现在的不是这个方式就浑身不自在。

事情做到一半突然出现了小问题,在公司跟隔壁聊一下就能解决,现在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短平快的视频会议。为了解决问题开过的会,最短三分钟,最长两小时。

没有人会要求你今天的任务123,都是大方向的工作计划,需要自己拆分成任务,跟上司主动确认拆分后的方向是否正确,跟协同人确认在同一件事里双方的走向和计划是否一致。也不会有人追着问“你今天的123做完了没有”,大家都只会看下班前交付的是不是早会说的那些。

闺蜜说“你们这不就是典型的结果导向嘛”。确实是,好像也不完全是。

确实是从结果判断工作量和工作状态,但远程办公做不到抬头跟对面和隔壁聊两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在工作上走着走着就歪了,也没有人看得到。

但又好像不单纯只看结果,因为一件事上大家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又不能面对面交流,能做的确实只有主动且频繁的沟通和反馈,才能最快发现问题,并及时拉回正轨。

我需要从一个听然后闷头做的状态,切换到听然后独立思考+主动沟通,最后再去做的方式。

远程工作里踩坑了

这段时间突然闲了几天,开始回忆在远程团队里踩过的坑。用一个词描述,大概只有“数不胜数”才能形容。

在每一次跟大佬们聊天的时候,大家聊的最多除了发展、方向更多的基本都是关于远程办公出现了什么问题,会放大什么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闷头做了很多事,在每周的项目会上一直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或者其他的方案。于是我就按照最初大家计划好的方向继续做下去了。到了即将交付的时间,大家开始对交付物 review 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为什么这个位置不可以展开?”“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做的这么详细?”“这里为什么没有做出来?”“那里为什么没有调整?”

远程办公,痛并快乐

实话说当时的怒火一窜而上。每周都在更新进度,一直都没有人站出来说,现在跟我聊这个?早干什么了?在即将吵起来的时候听到了一句深刻又值得反思的话“目标变更了,为什么没有人做更详细的沟通和同步?做到一半的时候,也没有人把这件事拿出来从目标的角度做确认”。

是的,没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做的过程里把大的目标拆解成阶段性目标,也没有人认为对方会不理解。

之后的很多事,大家伴随着争执和冲突带来的负能量,有情绪的工作着。我有我的抵触,他有他的强势。最后爆发的时候,我已经到忍无可忍的时候,约了上司聊现状。

上司似乎对我找他并不意外,反而说了一句“你终于忍不住了”。聊了很多项目上的事情,也聊了很多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处理方式的调整。最后我被上司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远程办公吗?还是说远程办公放大了这样的问题”?

思考永远都是进行时态

被问到的问题,最初我给的答案是:远程办公造成的,因为就算视频会议了,表达的还是很有限。

最初我认为,不管视频会议沟通多少次,对方说好的我懂了,但实际上是不是真的和说的人理解一样,都是需要打个问号的。可能当面聊就不是这样了,隔着网线始终都会有信息传递和理解的不足的情况。

前段时间被老板问到同样问题的时候,我已经远程办公半年了。给出的答案是:

就算同在一个办公区也一样会出现 ABC 协同一件事,但 A 推不动 B,B 觉得 A 的目标有问题,C 一直闷头做自己的,偶尔说一句“大家来看一下可不可以”。不管当面聊多少次也还是没有在根本上达成一致,最后还是会有争执,而后再做更多的调整。

远程只是放大了这个问题。沟通不够顺畅和充分,加上频繁开大小会议带来的抵触,和每个人对阶段性目标的理解程度并不一样,诸多原因叠加。

至少在现在我看到的答案是,远程只是把问题放大。

远程办公,痛并快乐

跟老板聊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怎么让这一千个人看到的是我认为的那个哈姆雷特?除非在每一次有人问你“哈姆雷特长什么样”的时候,告诉他这个哈姆雷特大概是什么肤色,穿了衣服裤子,戴着帽子。

并且明确的说,你先画一个,明天给我看一眼。如果是跟你差不多级别的人,可以很快画一个跟你想的差不多的哈姆雷特出来。

但当这个人是基层执行反馈给你,好的我明白了这个形象,第二天给你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画的衣服裤子是不对的,然后告诉他衣服裤子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执行层再去修改和调整,如此反复。

最后,老板问我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改变不了认知层面的问题,又一定要解决问题,我能想到的只有小步快跑,跟敏捷研发差不多的方式。或者自己去影响有“灵性”的人,再让这些成功被影响的人,去带着其他人走。

对不起老板,目前为止我只能思考到这里了。以后的话,大概是薛定谔的思考。

痛并快乐着

闺蜜跟我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她说自己在被隔离居家办公的时候每天都很痛苦,并发来了灵魂拷问“为什么过程让你身心俱疲,还愿意在一个远程团队里工作”?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难回答

痛苦在于,工作和解决事情的时候我也很难受。沟通到一半都很痛苦,明明是说了很多次的事情,大家怎么总会步调不一致。散会之后长吁短叹,思考工作的意义跟自己的人生何去何从。

沉默了许久,我是一个宁愿选择工作伙伴有事说事,就事论事的地方,也不会选择开出高薪但每天兜着圈说话的地方。

与其痛苦的拿高薪,让自己活在紧张压抑的环境里,不如在一个简单的氛围里,拿着刚好够养自己的工资,做愉悦的事情。能继续在一个远程团队工作,对我来说一定是因为快乐>痛苦。

快乐在于工作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不止步于现在。不会被设限,并且每天和大家都是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过程再痛苦,但很清晰的知道,我们都在为这里更好而付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