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国内大模型 T1 —— Kimi,解析二百万上下文无压力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5

国内大模型 T1 —— Kimi,解析二百万上下文无压力

两位百万?怎么做到的?

真的能做到吗?

上下文的扩充有尽头吗?

在前面文章里提到了 RAG 技术,即 生成式检索增强,它能通过 API 调用,请求页面或读取文件,优化检索数据,缩小文本或标记梳理,同时保留必要信息;然后使用文本分割器,将文档转换为段落、代码块,确定每段落大小;接着进行语义索引、并存储在向量数据库;在回复用户生成的内容前,选择与用户初始请求语义相关的段落块,插入到提示中。

白话来说就是将上下文提示语分块、分析、加权重、插入到提示,那么:如果能无限扩充上下文长度,RAG 技术还有意义吗?

国内大模型 T1 —— Kimi,解析二百万上下文无压力

Kimi 背后原理,官网做出了解释:# Kimi Chat 公布“大海捞针”长文本压测结果

这里的“针”就是“大上下文提示语”的核心,我们需要提取的、解析的核心:

有几个有意思的数据:

1、GPT-4 Turbo(128K)在语料长度超过 72K 且句子(“针”)藏在文本头部的时候,准确率不佳。(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

国内大模型 T1 —— Kimi,解析二百万上下文无压力

2、而Claude 2.1似乎在语料长度超过20K 之后就开始准确率不佳,而且句子( 针)藏在语料靠前的位置时,准确率尤其差。

国内大模型 T1 —— Kimi,解析二百万上下文无压力

而 Kimi Chat 在“大海捞针”实验中的测试结果是这样的:

国内大模型 T1 —— Kimi,解析二百万上下文无压力

kimi 的测试结果好的让人意外!

那... kimi 究竟做对了什么?

官方也没明说,只是最后给了个这样的结论:

国内大模型 T1 —— Kimi,解析二百万上下文无压力

具体技术实现细节,背后是大量复杂的工程优化和算法创新设计,这也是 kimi 团队核心技术壁垒,不得而知。

内部成员的回复:

国内大模型 T1 —— Kimi,解析二百万上下文无压力

思考:

以后的大模型比拼什么?两点:

1、数据的精准性-各行业

2、计算能力、解析能力-这里的大文本上下文解析就算!


国内大模型 T1 —— Kimi,解析二百万上下文无压力

OK,以上便是本次分享,希望各位喜欢~ 欢迎点赞、收藏、评论 🤟 我是安东尼 🤠 人气技术博主 💥 坚持千日更文 ✍ 关注我,安东尼陪你一起度过漫长编程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