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团队管理小分享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13

写在开头

作为一个一线的基层管理者,我带领着一个5-8人的小团队。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和需求迭代的效率,成为了我的工作日常。同时,对下要管理好团队的发展和团队成员能力的提升,对上要确保团队目标的达成及效果的呈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团队,但是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

比如:团队的发展、人员的成长,团队氛围的构造、绩效的公平公正、团队的凝注力等等,这些都会成为我要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从去年5月至今,在这一年半的管理实践中,以下是自己对管理的一点点思考,希望能给读者你带来一点点启发。

管理的开始是结果达成

管理的开始是团队要帮助公司达成目标结果。有事情驱动,有要完成的目标,有截止时间的限制,才促使团队的形成,以及团队管理的开始。

所以管理就是为了结果达成,而开始的行动过程。作为团队的管理者,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团队建立目标。基于公司目标来确定团队目标,基于团队目标来给每个团队成员设定目标。

目标确定后拆分却是一个难点。团队成员每个人的能力水平,工作年限,工作积极性都不太一样,如何把不同的小目标都给到合适的团队成员,这是一个挑战。

基于大的原则来分:

  • 能力强,态度积极的员工,是团队的火车头,重要且紧急的目标任务一定会分给他们。
  • 能力强,态度一般的员工;能力一般,态度积极的员工;是团队的腰部力量,重要但不紧急的目标任务会分给他们。
  • 能力和态度都一般的员工,是要被淘汰的对象,常规性和事务性的目标任务会给到他们。

大的原则是这样,但是对团队成员的划分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事情是客观纯粹的,人却是复杂多变的。有些人需要长期的共事,协作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彼此。所以管理者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把真正有能力的人识别出来,是最关键的一点。

如何识别真正有能力的人:

  • 通过事情来辨别,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需求,就可以很快的把强者挑出来。
  • 通过周边的评价来辨别,金子在一个地方沉淀久了,一定会发出光芒,也一定会让周边的人有所感知。
  • 通过沟通来辨别,一个人的视野、认知、沉淀,在沟通和表达的时候就一定有所呈现。

管理的过程是人事双修

目标定好后,项目和需求就会成为我们工作的日常。

在我们日常完成项目或者需求开发期间,会遇到点点滴滴需要沟通和协调的事情,也会碰到形形色色性格的同事。

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软性的技能,会成为一个基层管理者是否合格,重要的检测手段。我们在完成一个事情时,跟周边成员能够达成的状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事成人爽:双赢状态
  • 事成人不爽:事情虽然做好了,但是跟你协作过的人,下次可能就不会再和你协作了
  • 事不成人爽:事情没有做成,你的结果丢掉了,但是赢得了协作人的认可
  • 事不成人也不爽:双输状态

管理者要达到的最佳状态是“事成人爽”。而要达到这个状态,一个管理者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 协作团队要形成好的合作关系。协作团队主要包括业务团队,以及研发的上下游团队。
    • 业务决定了我们团队的工作量,以及相应的产出和成果。和业务团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会大幅度提升团队在公司的影响力,从而让团队成员的付出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回报。
    • 研发的上下游团队,这决定了团队任务的落地效率和团队成员对工作的顺心度。一个项目的落地大部分会涉及到上下游团队的协作,两个团队之间本不存在约束关系,但是为了事情更好的完成,大家又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让任务高效的运转。这个时候合作不好的团队之间,经常会出现各种扯皮和不配合的现象,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低效复杂,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吐槽和抱怨。此时管理者要能够和上下游团队的管理者之间达成共识,帮助团队提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能够让整个团队更高效顺利的运转。
  • 要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各个成员的优势,让大家有所收获和成长。
    • 管理者学会识人用人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不同的团队成员各有优劣势,管理者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以己度人,总希望团队成员能够像自己的风格一样。再加上,管理者和团队成员之间本身就不可能完全平等对话,毕竟你掌握了对成员考核的生杀大权。以己度人,会使团队成员的个人特色被忽略和掩盖。所以管理者开始的时候要学会倾听,要把团队成员的个人特色和优势都了解透彻后,再进行自己的安排和规划。
    • 通过事情来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管理者安排的任务需要在成员能力的拉伸区,既能让成员得到重视,也能够让成员得到成长。不同难度的任务,要给到恰到好处的人。
  • 要能够包装团队的成果,向上争取更多的机会。
    • 呈现能力是管理者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团队的奋斗成果,最终要通过管理者适度的包装,在不同的团队之间PK来向上证明其价值。而最终得到的价值,就是给团队争取的利益,让大家的奋斗有所回报。
    • 提前向上证明自己的能力,让上级先重视和认可你。作为一名管理者,能够先把自己的影响力提前打出去,你的团队也会成为你影响力的一部分。

管理的目标是组织养成

管理者最希望团队达到的状态就是不需要管理。既然作为一个团队负责人,不就是要管理团队吗,最终又要达到不管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公司有自己的文化和制度,以及对入职者的层层筛选。进入公司的成员,理论上都已经具备公司的能力要求和基本素质。入职的成员进入不同的技术团队后,每个人员也都会有相应的目标和任务,根本不需要一个事务性的管理者来监督大家的工作状态。

但是每个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方法,会千差万别。团队管理者需要创建好的团队机制和气氛,让整个团队在不需要管理的状态下,也能运作良好。

  • 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给每个成员划分不同的责任领域。让所有人都有牵头负责的事情,不同成员彼此之间互为资源,大家既能相互合作,也能相互监督。
  • 设定好的评审机制。比如:设计评审,代码评审,发布评审等,把控好各个评审环节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个团队技术有好的沉淀和发展。
  • 营造互帮互助的团队氛围。整个团队要能够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才能确保合作愉快和高效。比如评审各个环节制定容易,但是评审人的责任感却非常难把控。评审人要对结果负责,但是评审人却又享受不到结果带来的好处,所以要团队整体形成互帮互助的评审氛围,这次你帮了别人,下次别人也会帮你。

通过好的机制和团队氛围,让整个团队更好的自行运作。当出现不合理或者无法协调的问题时,再去完善和修补机制,来保障团队的合理运作,让组织达到自成一体的效果。

而管理者,需要去关心整体的方向,未来的发展。变成一个掌舵人,让团队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管理的难点是上下同心

作为一个基层的团队Leader, 会以事情为主导,以培养人才为助手。公司毕竟不是学校,培养和锻炼人才不是目的,找到合适的人把事情完成才是目的。

以完成事情作为驱动时,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都会给自己划分责任田。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所有涉及到本团队的事情都会是你的责任。而团队内部进一步划分责任,其实不会定义得那么泾渭分明。但是管理者是希望团队里面每个人,都可以承担更多的东西,愿意打破责任田的模式,去全面和透彻理解团队所有的业务和技术。

而往往在这个时候,有一条责任线就会很明显的划出来。管理者对成员期待的自驱责任心,和团队成员给自己划出来的界限,经常无法达成一致。因为这条线表明了你是打工心态,还是主人公心态。而管理者也没有办法强制要求成员,都把工作当成自己人生的事业,一定要全身投入奋战到底。这些说到底还是企业文化,中小公司在没有给到足够报酬的前提下,要求员工全身投入上下同心并不容易,这也是华为奋斗者文化厉害的地方。

大一个公司,小到一个团队,要做到上下同心非常难。这些年我自己就是从最基层的员工,一步步打磨成为一个团队的Leader。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职场心态,我自己都经历过,愿不愿意成长和付出,更多的来自于自我的驱动。

那些愿意主动成长和思考的成员,更容易和Leader做到上下同心。因为事情会驱动人的成长,公司和团队能取得突破和发展,必然也需要员工的突破和成长,这是一条双赢的路。

而打工者心态,就是拿一份钱做一份事,把自己的责任划分清楚,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这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这种心态,终将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不走出去,也看不到更多的空间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