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刷视频,抖音的产品设计妙在何处?
“抖音5分钟,人间2小时”用来描述我们对抖音的“上瘾”程度再准确不过了。
人们对抖音“上头”,除了依赖于它的神级算法机制,其实还和抖音自身的产品设计有关。
抖音究竟是如何令大家“沉迷式”玩耍的,今天小摹带大家来深扒下抖音,看看产品设计中那些有意思的细节。
一、AB test测试不同版本实际效果
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使用ABtest方案验证产品优化的好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通过ABtest同时上线不同的方案,根据线上的实际转化效果数据,帮助决策者客观选出最合适的方案,从而避免经验主义带来的用户流失等问题出现。
不难发现,我们常会在抖音中发现频繁改版优化的痕迹,例如长按视频后弹出的“转发”菜单界面,其中倍速播放、私信、分享的位置及交互曾多次变动,最终调整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式。
二、产品设计不应打破用户熟悉的产品形态
抖音团队在对抖音进行产品设计时,所有的创意都是基于其产品形态进行的拓宽和延伸,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1)主页面
当我们打开快手或秒拍时,发现视频多以列表形式展现。
一屏中展现的短视频越多,给用户选择的权利也会越大。
但要知道,选项越多,用户越难沉浸式体验,通常需要下滑两三屏,才会找到想看的内容,难免有些意犹未尽。
2)开屏广告
开屏广告可谓是当今主流App的标配,广告一般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展示时长3-5s,期间可以通过点击或“摇一摇”进入广告落地页,如若什么都不操作,便会自动关闭进入App首页。
但90%的开屏广告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投放的广告很难与App本身建立起持续的关联,用户点击“跳过”后,转化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然而抖音却利用了自身的产品形态与开屏做了紧密结合,开屏广告以全屏视频为主,3-5s展示后,显示抖音的组件布局,与普通短视频没有太大的区别。
若用户对广告内容感兴趣,可长时间观看广告视频,同时还能点击“查看详情”跳转至广告落地页查看或填写表单,与商家建立更深层的联系。
如此一来,抖音给用户营造了更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也减少了开屏与App本身的割裂感,可以说将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3)图文计划
用户上传多张静态照片,可以大大降低创作门槛,并且图片轮播,也可以给观看的用户展现近似短视频的观看体验。
4)直播间机制
在刷短视频的过程中,抖音官方时常会给用户精准推流直播间相关信息。
其展现形式与短视频没有太大的区别,为便于区分,在界面中下部分显示“点击进入直播间”按钮,在用户昵称位置标识“直播中”字样。
短视频与直播间的过渡流畅自然,直播间信息流中的引导话术,很大程度能刺激用户进入直播间,为下一步购买转化做好准备。
5)本地生活服务
例如,一名消费者入住一家网红民宿后,只需要拍视频打卡上传抖音,甚至拍几张照片,以图文模式上传,再加上民宿的团购券,一条短视频就搞定了。
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样一条短视频可以简单划过,也可以点击左下方团购券详细查看,直至产生购买消费行为。
本地生活服务的展现形式更多以达人种草为主,与日常咱们经常使用的小红书、大众点评的产品逻辑一致,广告植入的痕迹比较自然,用户体验抖音的确拿捏住了。
三、情感化设计更贴心
七夕当天,你会发现点赞的“爱心”图标变成了玫瑰花,多次点击会出现满屏的玫瑰花,让点赞变得更具趣味性,并且也能与用户在节日情感上会产生更深的共鸣。
当刷视频的时间过长时,抖音官方会不定时以动画短片或真人出演的形式,给用户推送休息的关怀提示。
写在最后
当然,抖音并非全无缺点,例如,发布视频时,先选音乐的操作就让大家吐槽不已。
但总的说来,抖音的产品设计始终围绕产品的基础形态在不断创新,让用户、商家及平台三方都能得到最大利益,满足各方述求。
如今,短视频填充了我们碎片化生活,未来抖音发展如何,我也十分期待!
下面是抖音的原型模板案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16719845367922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