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要努力?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20

前言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2023也快过去了,今年笔者基本没有在学校进行停留,也没怎么休息过。从找实习到入职,到实习过程中,再到秋招,整个人一直处于一个多线程忙碌的状态。最近打算回学校了,终于可以抽出时间写一点自己最近的思考和想法了。

回首这有记忆的十几年,感觉自己确实吃了一些苦,也确实比较卷,不管在哪个阶段都比同龄人成熟的稍微早一点。接下来我想简单说说我为什么要这么卷,或者说,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卷呢?

如果你是一个老鸟或者工作了很久的社畜,大概率会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是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的,如果努力的意义都没有想清楚的话,又何谈努力的动力和执行力呢?

逃离内卷魔咒

我觉得目前国内这个经济形式,能够真正不需要卷的人只有两种

1.家里很富足,富足到你的努力对家里来说完全没有意义。

2.物欲极低,只想要生存下去,且自我意识强烈,坚定自己的想法,不会被外界影响。

这里面第一条就不解释了,相信大家都懂,但是这种人的比率相对来说是非常低的。

至于第二种的话,参考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里的低欲望青年,普遍表现为:毕业不想找工作,不结婚不生小孩,不买房不买车,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只要养活自己,那么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最重要的是你能坚持不被周围的环境影响,而改变想法。

其实这种也很难实现,所谓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每个阶段我们的想法都会和之前的自己有着差别,能够做到几十年的不被外界环境影响,坚持低欲望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和卷几十年的难度是一样的,甚至会更加的困难。

努力和努力是不一样的

不知道大家看到上面的时候有没有冒出一个想法:我不需要一直保证我的想法不变呀,如果到时候我想改变了,那么我再努力不行吗?

如果有这个想法的话,说明你的理性思维可能比较强,找到了逻辑上的漏洞,但是在现实中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操作。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那么为什么老大就只能徒伤悲呢?老大努力不可以吗?

为什么几乎所有普通人的父辈都会希望我们好好读书?

为什么有不少人踏入社会之后会后悔自己学生时代没有用功?他们不能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这就得谈到一个概念了,即一分努力真正收益的比值,我把它称之为努力性价比

background的重要性

对于猴群来说,猴群的公猴通常会通过一些行为来吸引母猴,这更多地是展示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育能力。热烈的阳光洒在绿树丛中,猴群欢快地穿梭于树间。一位年轻而健壮的公猴突然展示起娴熟的攀爬技巧,灵活地穿越在树梢之间,迅速跃至高处。它的动作流畅而有力,仿佛在向周围的母猴们展示自己的优越身手。

公猴的行为无异是在向猴群里的母猴示意:"看呐,我是如此的健壮,我是如此的优秀,我比其他猴子都更加具有竞争力"。

同样的,我们在人类社会上活动,当我们想要争取某些机会,比如拿到一个offer,或者拉投资,亦或者是争取其他利益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秀肌肉",即通过笔试、面试、交谈、演讲、做题等等方式,向一个不熟悉你的家伙,展示你的能力。

而展示能力又分为两部分,background + 具体表现。

background就是你的过往经历,如果过往经历不够优秀的话,可能连拿到机会的门槛都没有,连展示能力的机会都得不到。国内现在依旧处于人口红利期,市场上供远远大于求,未来十年之内这个趋势依旧不会变。现在不少招聘软件都有一键筛选的能力,比如筛九二,筛本科,筛年龄,筛工龄等等。

你不能够因为自身bg不够指责企业不给你机会,因为在企业的角度,这个社会根本就不缺人,既然能设置一个筛掉部分不合适的人的门槛,那么为什么还要放宽要求浪费人力资源呢?

下面是我听到过的一些话:

“其实我的能力可以,但是就是没有机会。为什么企业不能慧眼识珠呢?”

“你的表现确实很优秀,但你学校确实没有那么好,综合考虑的话我们可能还是更偏向于另一位同学”

“之前面过一个你们学校的同学,其实表现是非常不错的,我和我的组长都很喜欢他,但是大老板选择了另一个学历更加优秀的同学,我们也没有办法。”

其实在本科教育已经崩坏的今天,加上教育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学校教的东西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东西之间是一定存在一个夹角的,不少专业这个夹角甚至可能接近于直角,即你上了几年大学,学了所谓的"专业课",但是这个专业课早已不是企业需要的了。

大学生就业难也一定有着上述的原因,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只会学校教的那些专业课概念和语言基础,随便写个小功能都得google,git都只会通过ide进行使用,你能说他们有任何竞争力吗?在我眼里他们只是比高中刚毕业的学生大了四岁而已。

其实很难说一个985毕业生的水平就一定比二本毕业生的水平强,也许二流大学头部的学生的能力是强过不少985学生的,但是他们毕业之后依旧无法获得和985毕业生同样的机会,毕竟人家高考比你高的那些分不是白考的。

中国比外国更加看重background和title,我看过不少所谓的大厂多年工程师技术水平也就那样,但是顶着这么一个title唬人就是比小厂程序员管用,毕竟人家混的那几年大厂不是白混的。

努力性价比

人生是有很多很多阶段的,并不是说什么阶段的努力所得到的回报都是一样的,因为你人生的每一步外界都需要看你的background。

我们可以简单定量估计一下,如果你还是一个中学生,你的background还是一张白纸,那么这个值可能是10。虽然说多一分在高考虽然不至于甩掉千人,但是每十几分、几十分的差距,就对应着不同层次的大学。而第一学历是你的第一张名片,也是组成你background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步,没有这个东西,可以说万事皆休。

到了大学,这个值可能就只有1了,因为你毕业能去的公司基本都定下来了,今年什么水平的企业来你们学校招生,明年也是这个水平。如果自己在这个时间段足够卷的话,也可能找到超过学校对标水平的企业,但是难度会比你在中学里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高不少。

等你毕业工作几年之后,这个值可能就只有0.1了,如果生活水平只在生存的及格线上下波动的话,相信我,你不会想着怎么努力了,活着就已经耗尽了你的所有力气。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

很简单,为了给自己更多的选择,也是给自己说不的能力。

想想下面这些场景

“公司最近营收不好,我们现在要调整薪资构成了,薪资不变,20%改成绩效。”

你不开心,但是你不敢走,因为你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工作。

“小X啊,我是支持你们的感情的,但是想娶我女儿至少得三十万”

你不开心,但是你没有办法,女朋友可以不找你要这些,但是丈母娘不会。

“X先生,你父亲的病急需手术,目前还需要...”

你不开心,但是你拿不出这笔钱,你只能选择放弃治疗。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眨眨眼,几个春秋又在指缝和发丝间溜走。为了周围的亲人、爱人、朋友,也为了让自己的未来不至于太过被动,哪怕原因只是为了不成为他们的拖累,也足够我们为之奋斗了。

结语

记得在20年的时候有一条文案比较火,我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将这条文案找出来了,原文如下

每天起床请问自己三句话

1.你可以依靠谁 2.你可以拖累谁 3.谁会给你掏钱

虽然有一点毒鸡汤,但是道理没错,没有鞋的孩子,只有更努力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