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当程序员学习了哲学……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13

前言

最近,除了计算机知识,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哲学和英语。

今天,我想与你分享一些我在《逻辑哲学论》这本由维特根斯坦所写的书中所学到的内容。

在完成这本书后,维特根斯坦甚至说:“我已经完成了哲学上的全部工作”,如此傲慢自大,对吧?成千上万的人花费了数千年的时间来构建哲学大厦,它的屋顶太大了,这本小书无法覆盖。 然而,这本书也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著作之一。

我不想向你展示这本书写了些什么,那太无聊了。相反,我会向你介绍一种全新的理解世界的方法

在你的生活中,你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很容易解决,比如吃饭,走路,只需依靠我们的直觉即可。还有一些问题则有点难度,例如学习烹饪,需要我们思考。然而,有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几千年来没有多少人给出完美答案

例如,在“电车难题”或“芝诺悖论”中,即使是你的女友和母亲都跳入河中,你应该先救哪一个?每一次发问,都能难倒一大片人。

现在,借助维特根斯坦的帮助,这位同时出现在”郭如来“和《罗刹海市》中的哲学家,我们一起来重新思考一下

当程序员学习了哲学…… 接下来会有几句话,我希望你读慢一点,理解清楚,才能继续往下读,他是我们的基础

维特根斯坦说没说?

他说:

世界就是全部的事实

思想是描绘世界的逻辑图像

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

一个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数, 他的真值是基本命题逻辑运算的结果

对于无意义的命题,我们需要保持沉默

简单理解,

世界就是全部的事实;类似于一个完整项目,不可能存在世界之外的事实。

思想是描绘世界的逻辑图像;类似于源代码

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无意义的命题不属于思想;类似于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不符合语法规则的代码都是无意义的

一个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数, 他的真值是基本命题逻辑运算的结果;可以简单理解为代码中的逻辑运算,每一个bool值都是其他bool值进行正确逻辑运算的结果

最后,对于无意义的命题,我们不需要讨论,就跟代码中的** 一样,维护这类东西只会浪费时间

当程序员学习了哲学……

事实

聪明的读者很快就会明白我接下来要干什么了,我们只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论证上面的五句话是对的 第二:论证妈和女朋友掉水里属于“无意义的命题”

首先,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我们可以想象,假设有一个摄像头能全方位无死角的拍摄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那么他录下来的视频可以代表这个世界发生的大多数事实(不是全部,因为类似于心理活动不会被拍到),同时,事实能够组合为更大的事实,比如相机拍到我在拿筷子,这是一个原子事实,又拍到我在端碗,这又是一个原子事实,那么将他们组合起来就是“我在吃饭”这一复合事实,而这又是“我的一天生活”这一更大复合事实中的一部分,

将这个视频转化为二进制码,那就是一个几乎无限长的机器码。 当然,这个几乎无人能看懂,所以需要进行抽象与包装,语言就出来了,无论是编程语言还是我们的自然语言,都是为了描绘事实而被发明出来的。

既然语言是被发明出来的,那么就必然有自己的能力边界,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对于编程语言,如果增加一些只会让程序员烦恼的特性,那大家必然会吐槽,java中最有名的null point就是如此,后面的一些更现代的语言就去掉了这一特性,也就是说, null point也许存在,但是这种错误异常并不真正存在于事实当中,他只是存在于java语言当中,对于事实来说,这种异常就是无意义的

当我们理解这一点,我们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可以多一种思路: 这到底是真正事实的问题,还是语言的问题?

编程语言如此,自然语言显然,也应该与世界一一对应,自然语言应该如实的反应客观事实,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常用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等都可以反应事实,但是他们也产生了很多语法规则。

规则

一般来说,如果只讨论语法规则,不讨论事实,那就是”正确的废话“,或者空话,常见于政府公文 如果只讨论语法规则,而且规则还搞错了,那就是”扯淡的废话“,这种话在知乎尤其多

如果讨论了事实,也讨论了规则,得出了错误结论,可以称之为“错误的有意义的话”,我认为这也比“正确的废话”强一百倍,科学就是如此,当今世界的大部分科学理论在未来都有可能成为”错误的有意义的话“,但是不妨碍他依然解放了全人类

那什么是语法规则呢?我们可以认为,事实之外,皆为规则

乾隆是不是皇帝?是,这是事实,没人会反对 乾隆是不是英明的? 这是主观规则,因为”英明“是汉语的一个词,一个语法,和客观事实其实没关系,世界上没有出现过一个叫做”英明“的东西

所以,分歧就开始了,有人觉得他英明,有人觉得他不英明,吵几百年也没结果,因为这是没意义的。因为”乾隆是不是英明的“这句话中只包含了规则,如果加一些事实进去,“乾隆时期出了大贪官和珅,这件事是不是英明的?”,那么共识就会增加,讨论就有了意义

类似的,网上但凡出现了站队互撕的场景,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围绕着规则在讨论,规则本身也是模糊的,谁能总结出汉语有多少规则呢?中文网络中层出不穷的争吵,大部分都是在这种模糊领域进行了非事实讨论,怎么可能会有结果?

最后回到,”妈和女朋友掉水里,先救哪个的问题”,你知道如何回答了吗?

扯淡

最后,还有一个很神奇的问题,在此时诞生,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讨论,几乎都不是事实,而是在传递思想,也就是文中的语法规则,也就是说,本文也全是无意义的话,而且未必所有人都认可文中的逻辑,如果本文的逻辑全部正确,按照这个逻辑,本文的所有话将介于“空话”和“扯淡”之间。

对此,维特根斯坦给出了一个巧妙的解答,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一半 “这些思想是一架梯子,当爬上真理的屋顶后,就应该将他们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