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那些温暖和惊喜:我这半年的奇妙之旅 | 2021 年中总结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11

试用和转正

我是 20 年底入职的高德,现在也大半年了。之前在百度搜索维护百度 pc 首页,数亿 pv 的国民级页面,但是技术栈太老加上个人还是想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就来了高德这边。高德这边是架构组,主要是基于 nodejs 写一写工具链的东西,比如编译打包工具、ide 等。我前几年也一直在做这方面。

3 个月的试用期,我的试用期目标还是挺难的,我工作主要维护编译打包工具,试用期 3 个目标涉及到了 sourcemap 的打通、自动化测试、jenkins 构建迁移到 docker 等,最后一个目标因为一些原因失败了,换成了 css 的一些 lint 功能,这个还是我自己发现的问题并且提出方案解决的。刚入职的时候领导也说过了,这边需要的不是只会提出问题的人,而是需要能够提出问题,并能给出方案,并且能推动落地的人。

3 个月过去,我把 sourcemap 摸透了,对 babel 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为我之后写 babel 小册打下了基础),领导耐心的配合我做了两次预答辩,之后正式转正答辩就很顺利,还得到了 p9 的夸奖。

百阿和华为分享

试用期过去之后紧迫感就没那么强了,那段时间去杭州参加了百啊,基本没多少社交活动的我,收获了一批朋友,那一周过的很开心。学生时代之后很少那么开心过了。

百阿之前因为我一直在关注编译相关的东西,和华为编程语言实验室的一个专家聊了起来,问了下前端能否转编译器开发,还在知乎上问了个问题,前端转c++编译器开发靠谱不? ,得到了黄玄、狼叔等一大批大佬的鼓励。特别是黄玄大佬,给了我很多鼓励。我这个人其实没什么自信,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那天晚上兴奋的没睡着,激动的在半夜 12 点去了公司。

华为的杨海龙大佬邀我去编程语言实验室的 deeplang 社区做一次分享,讲下前端领域的编译技术,正好就趁着百阿的周末去做了一次分享,还和杨海龙大佬绕着华为杭研所转了一圈。

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准备写一些编译方面的内容了,其实最开始想写的还真不是 babel,而是《手写 js 解释器和跨端引擎》,也很早就约了编辑要写前端领域的编译器相关的书。但是过程中感觉积累还不够,就和编辑说先暂停了,等我再积累一段时间再写。

慕课网的视频因为比较冷门最终成了免费课,2000 买断版权,也就是之后不能再任何其他平台发布相关内容,而且还不让拉群,最开始我觉得没什么,还可以接受,因为卡颂大佬写了篇程序员如何卖课赚钱的文章,我就和卡颂大佬聊了一下,他说我这太亏了,还不如搞公众号的广告收入赚得多。

babel 的内容确实是少,官方只有一本 babel 插件手册,写的也不咋滴,没有具体案例,api 也不全。我基本都是靠看源码来整理出有哪些 api 可用,有哪些 AST,babel 是怎么实现的,从 babel1 到 babel7 都做了啥。

因为一直也在公司维护编译打包工具,也是工作相关,所以有了比较多深入使用的场景。那段时间还在公司分享过一次,讲的是《前端领域的编译原理和应用》,把 babel、terser、typescript、eslint、postcss、posthtml等都讲了一遍,后来去华为编程语言社区分享的也是相关内容。

小册终于上线了,中途经历了不少的事情,比如电脑进水导致拖更,比如内容比较难导致多更。【狗头】其实就是自己比较喜欢拖。到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册已经快两个月了,还有一小部分没更完。

字节和早早聊分享

其实在之前有两个字节的老哥邀请我去他们部门分享下,最开始想分享的是去华为分享的《前端领域的转译打包工具链》,但因为那是面向大学生的,内容比较浅,就换成了 babel 小册的内容,这方面我觉得研究的还算深入。

在那之前,需要报备,因为报备涉及到了小册链接,涉及到了钱,就比较麻烦,还因为领导谈话闹了点情绪,阿里廉政也找我聊了 4个小时,但其实没啥事。后来我去早早聊和字节分享都是以个人名义去的。

说起早早聊那次,因为编译场凑不齐人,我赶上了彩蛋场,那天比较尴尬的是我以为每个人有两个小时,结果分享前才知道每人一个小时,我之前在公司分享过一次,讲了一个半小时,时间肯定是不够的,主持人说没事,我就继续分享了。

语速比较快,但时间还是超过了一个小时 40 分钟,最后的手写 babel 案例就略过了。那天分享的感觉很好,酣畅淋漓。

后来去字节商业部门分享,我们是之前的同事,分享完之后华哥请我吃了饭,还准备了小礼物,之后送我到小区门口。说实话,我毕业后这么多年来,遇到的特别温暖的人不多,黄玄大佬、卡颂大佬、华哥、狼叔等,都给我很多鼓励。

公众号

对了,中途还搞了个公众号,因为当时想成为和 ssh 一样的人,也是在五月份的时候。然后写了比较多文章,得到了 ssh、凯哥(yck)、卡颂等一批大佬的转发(很感激),得益于大佬的帮助,公众号也在两个月内突破了 3000 多粉丝。

后来 babel 小册写的告一段落了,想起我还约了早早聊 12 月份的 ide 分享,所以又开始研究 vscode,恰好我工作也涉及到,但是 vscode 会冷门一些,而且内容也比较多,所以更新频率降低了。期间还有广告商找到我,虽然挺不好意思的,但还是接了(这里要特别感谢凯哥)。

其实现在我公众号更新频率没之前那么高了,但我也不咋想转发很多别人写的东西,因为我初衷还是想传达自己的一些技术观点,并不是为了成为多大的号。

其实公众号我一直想开通留言,也早就去走流程了,但我这个人比较能拖,就差最后一步的手持身份证拍照了,结果就这一步就卡了一个月没搞【吃瓜】。

vscode 小册

我在准备 vscode 的小册了,我看了韩俊的那本《vscode 权威指南》,内容比较全,从使用到应用开发到插件,但是不够深入,没有插件开发的具体案例,也没有 vscode 的源码解析。而这些才是我想写的东西。我打算像 babel 小册那样,各方面都搞一些真实的有价值的案例

敬生活

这才短短半年多,感觉发生了好多好多事情,我的懒和拖延、没自信等毛病依然没变,但是生活、工作的内容,所沉淀下的东西都变了好多。遇到了一些温暖的人,有新的期待和努力的方向。挺好的,我挺喜欢我现在的状态,虽然没那么多朋友,但是有自己的期待、自己的小生活圈,足够了。工作第四年了,也过了 27 的生日,希望等我 30 岁的时候,能够成为大牛吧。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6985173831228850190
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