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届二本前端实习生两周速通滴滴、百词斩、YY,这一年多来我做了什么
25届二本前端实习生两周速通滴滴、百词斩、YY,这一年多来我做了什么
前记
从2021年进入大学以来,仔细想想其实我接触前端已经快两年了,这应该算是对自己前端生涯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吧。从接触前端-->学习前端三件套-->学习框架-->做项目-->熟悉源码-->又回到前端三件套-->沉淀-->准备面试-->面试-->实习。在最近的一年里,我面了十几家的小厂,几家中厂和大厂,感觉在自己大学似乎有着不错的句号,但是现在又感觉自己的前端学习之旅才刚刚开始。
一开始,我是幸运的
“xxx老师的实验室招新.....”,初进大学的话对一切都是那么的向往,看多了小说中主角在大学生活中加入了xxx实验室,参加了xxx比赛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绩,对大学的这个神秘的组织一直都挺好奇的,而我所在的信科院也有老师所建立的实验室,在里面其实也就是做前后端开发的(注:之前觉得挺牛逼的,现在嘛,跟外包一样,咳咳)。招募的方向分:前端和后端。当时的我出于对小说人物的那种向往,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反馈感更强的前端,相信很多人选择前端都可能是因为前端极具反馈感的特点。
有了这个目标,接下来是了解学习路线和学习方法,加了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感觉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还是很有用的,因为我后面不仅认识了很多校内的大佬,还认识了很多校外正在工作的大佬们)。记得那会为了加入这个实验室,就B站的那些html、css教程我真的就嘎嘎看,最后也顺利通过了实验室的面试考核(这应该算是人生中的第一次面试吧,hahah)。为什么说 一开始,我是幸运的呢?因为加入了这个实验室确实对我的学习起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内大家的学习氛围,师兄师姐们对我的引导,都让我的起步如履平地,相继浅浅学了js和vue。
在实验室里,师兄师姐会带我们新生一起做项目,一开始一般都是简单的后台管理系统,我记得我一开始做的一个项目叫做“智慧武装”的一个后台项目,刚开始只能看着师兄师姐们的代码照猫画虎,那会真的调后端接口都能调一晚上依旧404,还有那个git管理代码拉远程仓库,推远程仓库也是一弄就是一整天,真的就改代码三分钟,推代码一晚上,只停留在会用的层次,总之就是代码能跑,工具会用就万事大吉,对应的原理是一个字都不提(注:git推荐git pro这本书,真的很nice)。从会用js和vue到一顿cv代码大概这样子过了两个月,我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入门cv工程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师兄师姐的代码一顿cv,那会一直提到的一句话是“能跑就行”。
好像摸到了前端的门槛
不知好歹的做简历和投简历
2022年的10月国庆节,我放假没有回家,而是自己待在实验室做的自己的第一份简历,当时在网上找模板,看牛客上的一些大家发出来的简历和去跟几个师兄要他们的简历来看,以当时的水平和认知做出了属于的自己的第一份简历,想起当时那一瞬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感觉自己“天下独尊?”哈哈哈哈。然后去下了一下招聘软件完善了自己的一些信息资料想着投投看。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压根没人鸟我,一列的已读不回甚至不读不回。现在想想,自己一个二本学校,就那第一版的简历也是很正常的,没到达预期我们就想找问题,找到了就解决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这个时候,也是群友们的力量是无敌的,这段时间我认识了猫哥、炒粉哥...等前端大佬,大家都比较熟悉,我就把我的简历发给他们看。记得当时猫哥的评价是:“你这是什么玩意?我不看好。”也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啦,当时的认知并不能写出什么出彩的地方,而在学校实验室里面出来的后台系统在简历中并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我退出了实验室,离开了一开始,我待了快一年的地方。加入了群友们的开源大计。
长达几坤月的技术打磨和简历修改
我从实验室搬走了,回到宿舍(我大学宿舍的学习环境还好)。开始每天跟群友们各种商讨和实施我们共同的开源大计,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叫做在线简历的一个项目,当时在他们的带领下接触到了代码的规范,业务需求的梳理,记得那会基本每个周末都会开视频会议来对需求和技术方案。大家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大家的氛围真的很好,有时间就一起吹水,做项目的时候一起探讨。他们知道我是在校生也会给我讲一些职场的东西,也表明到时候想跟他们混的话可以给我内推实习。这第三个阶段我的成长飞速,简历也在第二版、第三版...快速迭代。终于长成了我想要的样子,我的技术栈也从vue转成了react。
无休止的投简历,收获第一份远程实习offer
在热爱前端技术的同时,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找一份满意实习的计划,终于我在23年的一月份的时候有了第一个面试机会,是一家小厂,是简单的电话面,我在天台上面的试。记得当时的自己自我介绍的时候都哆嗦,印象比较深的一个问题是:你这个react的懒加载性能优化是如何实现的?当时真的乱输出一通,毕竟那会真的不懂,但是跟面试官聊的很好,幸运的是第一次面试也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offer,但是我并没有去。相继的,我面了百度、得物、欧莱雅几家比较有名气的厂子,经历了计网八股文、共享屏幕手撕算法、手撕api,当然,都挂了哈哈哈。终于在23年的五月份,我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份远程实习,考虑到自己的情况接受了这一份实习offer。
第一份远程实习,也是我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公司的业务,产品的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的选择、测试、体验版、上线、运营。这是我在学校没办法接触到的,也是我这段实习中宝贵的收获,在这段实习中我也碰到了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也就是我的mentor君哥,君哥是在某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他是兼职我的mentor(我在他兼职的创业公司实习),君哥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对代码需求的编码,更多的是让我去想择优选择哪种技术方案,命名变量的严格,前端行情的分析,职场的选择,如何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他是一个很尽责的mentor,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自己的认知再一次被提高了,真的很感谢他。在我八月份实习离开的时候,也是他在最后打电话为我修改简历,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努力向前冲。
是句号,也是开始
23年九月,是互联网的寒冬,但我想我做好的准备,我开始寻找线下的实习,开始海投,开始准备面经,开始焦虑,开始怀疑自己,开始面试...
每次面试完其实都挺累的,也在开学的第二周开始,我拿到了滴滴、百词斩、yy和几家小中厂的实习offer。我承认在这段时间拿到这些offer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感觉自己好像做好了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准备,这段时间成长最多的不是技术,也不是面对面试的处理,而是自己的心境。从我刚开始的窃窃自喜到现在的自我反省,我一直想摆脱的学生思维好像并没有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消失。自己的大学生活开始走向落幕,撰写个人曲章的句号终究会奏响新的开始。
共勉
我想我做好准备进入下个阶段了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28552814637942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