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23秋招VUE面经(8)
🔥每日一篇——23秋招VUE面经(8)
⭐说一说自定义指令
自定义指令主要是为了重用涉及普通元素的底层 DOM 访问的逻辑。
一个自定义指令由一个包含类似组件生命周期钩子的对象来定义。钩子函数会接收到指令所绑定元素作为其参数。
vue3:
钩子介绍:
const myDirective = {
// 在绑定元素的 attribute 前
// 或事件监听器应用前调用
created(el, binding, vnode, prevVnode) {
// 下面会介绍各个参数的细节
},
// 在元素被插入到 DOM 前调用
beforeMount(el, binding, vnode, prevVnode) {},
// 在绑定元素的父组件
// 及他自己的所有子节点都挂载完成后调用
mounted(el, binding, vnode, prevVnode) {},
// 绑定元素的父组件更新前调用
beforeUpdate(el, binding, vnode, prevVnode) {},
// 在绑定元素的父组件
// 及他自己的所有子节点都更新后调用
updated(el, binding, vnode, prevVnode) {},
// 绑定元素的父组件卸载前调用
beforeUnmount(el, binding, vnode, prevVnode) {},
// 绑定元素的父组件卸载后调用
unmounted(el, binding, vnode, prevVnode) {}
}
vue2:
// 引入vue
import Vue from "vue";
Vue.directive('back', {
// el:指令所绑定的元素,可以用来直接操作 DOM。
//binding:一个对象,包含以下 property:
bind(el, binding) {
el.style.background = binding.value
},
inserted: function (el) { // inserted 表示被绑定元素插入父节点时调用
el.focus();
},
update(el,binding){
el.style.background = binding.value
}
})
指令的钩子会传递以下几种参数:
-
el
:指令绑定到的元素。这可以用于直接操作 DOM。 -
binding
:一个对象,包含以下属性。value
:传递给指令的值。例如在v-my-directive="1 + 1"
中,值是2
。oldValue
:之前的值,仅在beforeUpdate
和updated
中可用。无论值是否更改,它都可用。arg
:传递给指令的参数 (如果有的话)。例如在v-my-directive:foo
中,参数是"foo"
。modifiers
:一个包含修饰符的对象 (如果有的话)。例如在v-my-directive.foo.bar
中,修饰符对象是{ foo: true, bar: true }
。instance
:使用该指令的组件实例。dir
:指令的定义对象。
-
vnode
:代表绑定元素的底层 VNode。 -
prevNode
:代表之前的渲染中指令所绑定元素的 VNode。仅在beforeUpdate
和updated
钩子中可用。
PS:只有当所需功能只能通过直接的 DOM 操作来实现时,才应该使用自定义指令。其他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使用 v-bind
这样的内置指令来声明式地使用模板,这样更高效,也对服务端渲染更友好。
⭐说一说vue2中nextTick的用途及其原理
vue2采用了异步更新DOM的策略,DOM的更新操作会被放至微任务队列中执行,这就意味着如果在修改数据后立马获取相应的DOM,我们获取到的其实是旧DOM,那么如何获取新DOM呢?思路就是同样也将获取新DOM的操作放到微队列或宏队列中,nextTick就是这样做的。
调用nextTick后,内部会判断当前浏览器是否支持Promise,若不支持,则会使用宏任务来实现异步,依次检测是否支持setImmediate、MessageChannel,最终使用setTimeout保底。
若在一次事件循环中多次调用nextTick,vue不会推送多个nextTick任务到队列中,而是会将所有回调都保存在一个回调数组中,下一次事件循环时遍历执行
PS:nextTick和nextTick是同一原理,nextTick和nextTick是同一原理,nextTick和nextTick是同一原理,nextTick中调用的就是nextTick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28043514223375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