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代码重构之路:为类做一次“瘦身”,让其更健壮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37

本系列文章皆在从记录日常重构项目代码中发现的一些"丑陋的代码",同时分享记录开发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和错误,带你规避Java开发中的各种"坑"。

思考,输出,沉淀。用通俗的语言陈述技术,让自己和他人都有所收获。 作者:毅航😜


前言

而在这个蓝图中,我们可以包含变量、方法等。其中变量用来存储对象的状态信息,也就是对象的属性。而方法则用以描述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行为。 本章我们将主要讨论类文件编写时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类结构“庞大”

不知你见过的“大类”是什么样的,反正笔者迄今见到过进6000行的类信息。其实所谓"大类"和我们之前分析的"长参数列表、长函数"一样,特指类内容过于臃肿,导致一眼望不到头。在实际开发中,导致"大类"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结下来无非以下两点:

  1. 类中存在过多的长函数 这些长函数导致类结构开始变得复杂,进而使得类结构信息显得臃肿
  2. 变量、方法不断的聚集。 可能类内每个函数可能都不算太长,但是将太多处理逻辑、变量信息都聚集在一个类中,导致类负责太多功能,从而使得类结构信息发生膨胀,进而成为一个“大类”。

事实上,如果一个类里面囊括太多信息,不仅会导致类后期复用和维护的困难,而且导致类中业务逻辑的难于理解。由于我们对于东西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降低我们理解一件事物的难度,在编写类文件时,应该尽可能秉持单一职责原则来编写类文件,即一个类或模块应该有且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换句话说,一个类或模块应该只负责一个具体的功能,不应该承担过多的职责。

正如我们之前分析解决长函数解决之道那样,解决"大类"的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分而治之即尽可能保证一个类仅在某个单一的领域中提供服务

至此,或许你已经发现,当面对“大类、长参数列表、长函数”这类问题时,分而治之的思想是最朴素有效的手段,而拆分的本质理念就是要保证类或方法的功能单一

类中残留大量已注释代码或无用方法

就像阿里开发规范所建议的那样:"我们应该及时删除类中的无用代码"。然而,在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即有时候当我们会发现某个业务处理写错了,于是我们可能只是注释掉相关的代码,将错误的逻辑保留在类中。或者当某个功能需求已经废弃时,仍然将相关的代码保留在类中。而这样的做法只会干扰开发者对代码的理解,使得代码变得更加混乱和难以阅读。。进一步,未删除掉已注释或废弃代码将会增加类文件的体积,虽然单个注释或废弃代码可能不会占用太多空间,但积小成多,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因为一开始不注意,导致后期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为了代码的整洁,请务必及时删除类中的无用代码。

变量在类文件中随意赋值

众所周知变量在类文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根据我们对变量的理解,可以将变量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关键步骤:声明和赋值。然而,在我接手的工程项目中,我常常看到在一个类内部,变量的赋值到处都是。换言之,变量的赋值没有被统一集中到类的某个特定位置。这样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变量的管理将变得非常困难。

通常情况下,变量一旦被赋值就代表着,就需要紧随其后一系列复杂的处理逻辑来使用这些变量。这样一来,我们就把业务逻辑和变量操作混杂在一起,导致在后期维护代码时,我们不得不费力地从复杂的逻辑中挖掘出变量初始化的时机。

有时候,代码之所以变得难以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类中的变量信息缺乏统一的管理。 换言之,由于我们无法准确掌握变量的初始化时机,因此在理清类的功能时,我们只能像摸黑一样,一行一行地进行代码调试。

总结

本章我们总结分析了类文件编写时最容易的几个问题。事实上,这些东西或许你也知道,但是知道和做到之间毕竟存在着某种鸿沟。代码重构本身就是一件推倒重来过程,既然代码能运行为何费尽心思去重构?不如花点时间享受时光,何必让自己那样劳累?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但今天我下班时听到的其他同事说了的一句话,我编程这么久了,第一次间有人数据库字段用中文命名。这听着很搞笑是吧?但这种离谱事件可能就发生的在我们身边。

正如古语说的那样:“求其上的其中,求其中得其下”。人总是要不断向上攀登的,或许,你觉得这是所谓的“卷”。事实上,朝错误的方向不断费死劲称为卷,从而导致不断的内耗,损人不利己。而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努力,则只会让自己不断精进

其实,编程考验的本身就是我们对于一件事物的抽象统筹规划能力,如果不注重从小处能力的养成,那么当机会来临的那一天也只能与机会失之交臂。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