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前端铜九铁十面试必备八股文——网络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11

面试系列文章

GET和POST的请求的区别

  • 传递的参数不同,POST传递的参数在request body中,GET传递的参数在url后拼接
  • GET请求一般用于查询,POST一般用于提交某种信息进行某些修改操作
  • POST相对GET请求安全
  • 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缓存,POST不会,要手动设置
  • GET请求长度有限制,POST没有

POST和PUT请求的区别

  • PUT请求为更新数据
  • POST为创建数据

HTTP 1.1 和 HTTP 2.0 的区别

  • 二进制协议HTTP1.1的解析是基于文本,而HTTP2使用二进制,将请求和响应分割为更小的帧,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 多路复用:在一个连接里,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或回应,而且不用按照顺序一一发送,这样避免了HTTP队头阻塞,但是TCP的队头阻塞依旧存在。
    • HTTP队头阻塞
    • TCP队头阻塞
  • 头部信息压缩:由于HTTP1.1每次请求都会带上所有信息,比如Cookie,这样会很浪费性能,HTTP2引入头部压缩,一方面将头部信息使用gzip压缩后再发送,另一方面客户端和服务器同时维护一张头部信息表,所有字段都会存入这张表,生成索引,只发送索引就可以。
  • 服务器推送HTTP2允许服务器向客户端主动发送资源,只限于静态资源如cssimg

HTTP队头堵塞

HTTP/1.1中,默认情况下,浏览器对同一域名下的并发连接数有限制(通常为6-8个),这意味着浏览器同一时间最多只能与服务器建立6-8个连接。同时,在同一连接中,请求和响应是按照顺序处理的,也就是说,一个请求需要等待前面的请求响应完成后才能开始处理。如果前面的请求处理时间较长,后续请求就必须等待,从而导致队头阻塞。

总结:HTTP队头堵塞是指在同一域名下浏览器的连接数有限制,并且请求要在连接内按顺序处理,这样就会导致某个请求的延迟或阻塞会影响后续请求的处理

TCP队头阻塞

在一个TCP连接中,如果某个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失误或者丢失,那么在这个数据包后发送的所有数据都需要等待,直到该数据被重新传输。这种情况会导致接收方在TCP缓冲区中,后续的数据包被阻塞在错误数据包之后,无法继续处理,即被堵塞在队头

总结:TCP协议为了保证数据包的有序传输,如果一个数据包在丢失损坏后,TCP接受端会要求重新发送该数据包,直到被正确接收为止。

HTTP和HTTPS协议的区别

  • HTTPS需要CA证书,HTTP不需要
  • HTTP是明文传输,不安全。而HTTPS基于SSL进行加密,相对安全。
  • HTTP端口为80HTTPS端口443

对HTTP请求中的keep-alive有了解吗

HTTP协议中keep-valie是一种长连接

HTTP1.0中默认是每次请求/应答,客户端和服务器都会建立一次连接,请求完成后立即断开,这种是短连接。当使用keep-alive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持续有效,后续的请求就会避免重复建立连接,减少服务器负担降低延迟,这种就是长连接。

使用方式就是通过在HTTP请求头中添加Connection: keep-alive字段,服务端会在响应头中添加Connection: keep-alive字段通知客户端长连接已经建立。

HTTP1.1默认开启了长连接,除非在请求或响应头中明确关闭它。在HTTP2中使用了多路复用,允许在同一个连接上处理多个请求和相应,取代了keep-alive机制。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字段理解

  • seq 序列号 随机数 seq = x 每次连接都会携带一个自己的随机序列号
  • ack 确认号 ack = seq + 1 确认上一次收到了序列号 除了第一次连接都会携带
  • ACK 确认收到序列号 ACK = 1 除了第一次连接都会携带
  • SYN 发起一个新连接 SYN = 1
  • FIN 释放一个连接 FIN = 1

三次握手

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主要作用是为了确认双方接受和发放能力是否正常。

初始化 客户端处于Closed状态,服务端处于 Listen 状态

  • 第一次握手 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一个TCP报文【向服务器请求连接】
    • SYN = 1 建立一个新链接
    • seq = x 随机序列号
    • 此时客户端处理SYN-SEND状态
  • 第二次握手 服务器接收到 SYN 报文后,回复浏览器 【同意连接】
    • SYN = 1 同意建立一个新链接
    • ACK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
    • seq = y 随机序列号
    • ack = x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是x
    • 服务端进入 SYN-REVD阶段
  • 第三次握手 浏览器收到报文后回复服务器 【收到回复】
    • ACK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
    • seq = x + 1 上一次浏览器发送的 seq = x 基础上 + 1
    • ack = y + 1 确认收到的序列号是服务器回复的 y
    • 服务器和浏览器同时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
    • 此时双方连接已建立,开始传送数据

前端铜九铁十面试必备八股文——网络

那为什么要三次握手呢?两次不行吗? 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能力和发送能力都正常。服务端在发送完SYN报文后,客户端需要回复一个ACK告诉服务的确认有效。

四次挥手

刚开始双方都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

  • 第一次挥手 向服务器发送报文
    • FIN = 1 关闭连接
    • seq = u 随机序列号
    • 浏览器进入 FIN-WAIT-1 半关闭阶段
  • 第二次挥手 服务器收到报文后,知道浏览器要断开链接,开始处理内部操作
    • ACK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
    • ack = u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为 u
    • seq = v 随机序列号
    • 服务器进入 COLSE-WAIT 处理阶段
    • 浏览器进入 FIN-WAIT-2 阶段 等待服务器处理
  • 第三次挥手 服务器处理完毕 回复浏览器
    • FIN = 1 关闭连接
    • ACK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
    • ack = u + 1 确认收到序列号为u
    • seq = w 随机序列号
    • 服务器进入 LAST-ACK 阶段 等待浏览器确认收到
  • 第四次挥手 浏览器收到服务器报文 回复服务器
    • ACK = 1
    • seq = u + 1
    • acl = w + 1
    • 浏览器进入 TIME-WAIT 阶段,此时TCP未释放掉,等待 2MSL(毫秒),等待服务器收到自己的报文,然后进入 COLSE 阶段

前端铜九铁十面试必备八股文——网络

为什么是四次 客户端发送FIN报文后,表示客户端当前没有数据需要处理,而不代表服务端没有数据需要处理。此时需要服务端回复ACK确认收到报文后,开始处理内部数据。当内部数据处理完后,再回复FIN可以关闭连接

当在浏览器中输入 URL 并且按下回车之后发生了什么?

  • URL解析,判断URL是否符合规范
  • 浏览器判断缓存,判断请求都资源是否有缓存,如果有就不需要向服务器发送新的请求
  • DNS解析,获取目标服务器ip
  • 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 发送HTTP请求
  • 服务器处理,返回数据
  • 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
  • TCP连接关闭(四次挥手)

什么是HTTPS协议?如何加密的?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简称:HTTPS) HTTPSHTTP层和tcp层中间加了一个SSL/TLS安全层,进行加密,避免了HTTP协议存在的信息窃听,信息劫持等风险。 前端铜九铁十面试必备八股文——网络

由于HTTP协议采用明文传输信息,很容易被窃听、篡改、劫持。而HTTPS增加的TLS/SSL层可以对身份进行验证信息加密解密功能,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安全层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发起的HTTP的数据进行加密解密操作。

安全层依赖于三个算法:

  1. 对称加密: 用一个密钥加密数据,加密后也可以对其解密。存在安全风险,容易被劫持
  2. 非对称加密:一个公钥一个私,用公钥加密的内容必须用私钥才能解开,同样,私钥加密的内容只有公钥能解开。
    • 如果公钥是一开始通过明文传输给浏览器的,也会造成劫持,用公钥解密数据。
  3. CA证书:向机构申请一份CA证书,里面包含网站信息和公钥A,服务端吧证书传给浏览器,浏览器验证证书,拿到公钥A

加密过程: 安全层采用混合加密(对称加密 + 非对称加密)

前端铜九铁十面试必备八股文——网络

  • 服务端传递CA证书给浏览器
  • 客户端通过CA证书验证网站,拿到公钥A
  • 客户端对称加密生产密钥X,用公钥A加密后返回服务端
  • 服务端用私钥A解密公钥A,拿到客户端的密钥X
  • 后续通信就使用密钥X进行加密

TLS/SSL的工作原理

LS/SSL的功能实现主要依赖三类基本算法:散列函数hash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客户端使用非对称加密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身份的验证并协商对称加密使用的秘钥。

HTTP状态码

  • 1XX: 请求正在处理
  • 2XX:正常状态码
    • 200 :请求处理成功
    • 201 : 请求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资源
    • 202 :服务器已经接收请求,但尚未处理
  • 3XXX:重定向状态
    • 301 :请求重定向
    • 302: 临时重定向
    • 303: 临时重定向,使用get请求新的url
    • 304:浏览器缓存相关
  • 4XX:错误状态码
    • 400: 服务器无法理解请求格式,需要修改请求内容后再次发起请求
    • 401: 请求未授权
    • 403: 禁止访问
    • 404: 服务器上无法找到请求资源
  • 5XX:服务器错误
    • 500: 服务端错误
    • 503: 服务器暂时无法处理请求

DNS完整的查询过程

DNS服务器域名解析过程:

  • 查看浏览器缓存是否有对应IP,如果找到直接返回,没有找到继续下一步。
  • 发送请求到本地DNS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缓存中如果有,直接返回,没有就向上级服务器迭代查询
  • 本地DNS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根域名服务器会返回一个顶级域名服务器地址。
  • 本地DNS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就返回,如果没有返回下一级权威域名服务器地址。
  • 本地DNS服务器向权威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域名对应的ip
  • 本地DNS服务器将返回结果保存,方便下次查询。
  • 本地DNS服务器将IP返回给浏览器

前端铜九铁十面试必备八股文——网络

OSI七层模型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0和1),通过物理媒介(如光纤、电缆、无线等)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连接上传输数据帧,并处理帧的传输错误。它还负责物理地址(MAC地址)的寻址和数据帧的识别。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包括寻找最佳路径和实现路由选择。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数据的分段、重组和错误恢复,确保数据可靠地传输。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是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并提供会话恢复功能。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处理数据的表示和编码,确保数据格式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交换和解释。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包括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前端铜九铁十面试必备八股文——网络

TCP/IP五层协议

  • 应用层 HTTP协议 FTP协议 DNS查询
  • 传输层提供通信
    • UPD无连接 最大努力传输服务 不安全
    • TCP 面向连接 数据可靠
  • 网络层 路由器 交换机
  • 数据链条层 IP数据封装成帧 在两个相邻节点间传送
  • 物理层 确保数据在物理媒介上传输 前端铜九铁十面试必备八股文——网络

TCP和UDP的区别

TCPUDP都是传输层协议,他们都属于TCP/IP协议族:

TCP

  • 面向连接
  • 一对一,不支持广播和多播
  • 面向字节流
  • 可靠传输
  • 提供拥塞控制
  • 提供全双工通信

UDP

  • 面向无连接,不需要建立三次握手
  •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方式
  • 面向报文
  • 不可靠

UDP协议为什么不可靠?

  • 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 不需要确认
  • 不跟踪连接

对 WebSocket 的理解

WebSocket 是一种在单个TCP 连接上实现全双工通信的网络协议,与传统的 HTTP 协议不同,HTTP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式,即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然后连接关闭。而 WebSocket 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保持持久性的连接,双方可以随时互相发送数据,而不需要每次通信都建立新的连接。

服务器可以向客户端主动推送消息,客户端也可以主动向服务器推送消息。

TCP和UDP的应用

TCP应用层协议

  • HTTP: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大多数网站使用TCP上的HTTP来传输网页内容,图像,视频等。
  • SMTP: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它确保电子邮件消息以可靠的方式传递到电子邮件服务器。
  • POP3IMAP:这两种协议用于从电子邮件服务器接收邮件。它们使用TCP确保邮件的完整传递。
  • FTP: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TCP确保文件以可靠的方式传输。
  • SSH:用于远程登录和安全传输数据。SSH使用TCP来保证安全的数据传输。
  • HTTPS:是安全的HTTP,使用SSL/TLS进行加密。它在TCP上运行,用于安全的网页浏览。

UPD应用层协议

  • DNS:用于将域名映射到IP地址。DNS使用UDP进行快速的查询和响应,尽管它不提供数据可靠性。
  • DHCP:用于为设备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DHCP使用UDP来请求和分配IP地址。
  • SNMP:用于网络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它使用UDP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监控信息。
  • TFTP:类似于FTP,但更简单,用于快速传输文件。TFTP使用UDP来传输数据。
  • VoIP:用于实时语音通话。VoIP应用程序使用UDP来传输音频数据,因为它对延迟比数据丢失更敏感。
  • NTP:用于同步计算机的时间。NTP使用UDP来获取时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