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用Go来”抄“一个list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10

我仿佛看见潮水把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小女孩冲上沙滩,潮水退去之后,她独自搁浅在那边的人世间。 ——《第七天》

前言

闲来无事,自己实现一个 Go提供的list

  1. list是Go提供的一个内置的包
  2. 内部就是实现了一个双向循环链表以及各种API

目标明确:就是实现一个双向循环链表

文章源码

list是个啥

在开始做之前,还是要先了解一下链表这个数据结构 ,长话短说:

  1.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称为链表,如:
a.next = b
a.prev = c

b.next = c
b.prev = a

c.next = a
c.prev = b

这就是一个双向循环链表

  1. 链表可以提升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实现了存储空间动态管理的链式存储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Go官方都为这个list提供了哪些操作,我们逐一实现

用Go来”抄“一个list

  • New:创建一个链表
  • Init:初始化一个链表
  • Back:返回链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 Front:返回链表中的第一个元素
  • InsertAfter(e,at):将e加入at元素后
  • InsertBefore(e,at):将e加入at元素前
  • Len:返回list的长度
  • PushBack(e):将e成为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 PushFront(e):将e成为链表的第一个元素
  • Remove(e):将list上的e删除

list结构

定义list结构,以及list内部node节点的结构,这里采用struct实现

type Element struct {
	prev, next *Element
	Value      any
}

type List struct {
	root Element
	len  int
}

Init & New

Init就是提供初始化一个环链表的方法,并返回这个环形链表

之所以把 Init 和 New 放在一起,是因为在 New 函数中其实就是对 Init 的一层包装,这样就可以实现Go中的包名.New方法,比如:errors.New()

// 初始化一个 环list
func (list *List) Init() *List {
	// 形成环
	list.root.next = &list.root
	list.root.prev = &list.root
	list.len = 0
	return list
}

func NewList() *List {
	return new(List).Init()
}

InsertAfter & InsertBefore & PushBack & PushFront

这两个方法的作用类似,就是将 e 插入到 at 的后/前位置

这里我们先看一个图:

用Go来”抄“一个list

这个图片就是一个双向环形链表,我们要在这个里面进行插入元素操作,比如,我们要插入 e 到 e1 前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1. 将e的下一个变为e1:e.next = e1
  2. 将e的上一个变为e1的上一个:e.prev = e1.prev
  3. 将e的上一个的下一个变为自己:e.prev.next = e
  4. 将e的下一个的上一个变为自己:e.next.prev = e

这样就完成了插入,回到方法实现上,一个是插入之后,一个插入之前,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看作是相同操作,其实都已插入操作,只是位置的变化。

这时候想象一下,比如让你 e 插入 at 之前,但是只提供了,参数1插入参数2后面的操作,如何办到呢?

将 e 插入到 at 的前一个的后面,是不是就ok了,就相当于自己让别人插个队,你在我前面的后面站就行了

// Insert 插入:将 currentElement 插入至 originElement 后
func (list *List) Insert(currentElement, originElement *Element) *Element {
	currentElement.next = originElement.next
	currentElement.prev = originElement
	currentElement.prev.next = currentElement
	currentElement.next.prev = currentElement
	list.len++
	return currentElement
}

// InsertAfter 插入在之后
func (list *List) InsertAfter(currentElement, originElement *Element) *Element {
	return list.Insert(currentElement, originElement)
}

// InsertBefore 插入在之前
func (list *List) InsertBefore(currentElement, originElement *Element) *Element {
	return list.Insert(currentElement, originElement.prev)
}

这样一来,好像把 PushBack 和 PushFront都实现了,这就是封装的好处

// PushBack 插入一个元素在最后
func (list *List) PushBack(originElement *Element) *Element {
	list.InsertBefore(originElement, &list.root)
	return originElement
}

// PushFront 插入一个元素在最前
func (list *List) PushFront(originElement *Element) *Element {
	list.InsertAfter(originElement, &list.root)
	return originElement
}

Back & Front

这两个方式抽象上说,也是一样的功能,一个是返回链表最后一个,另一个是返回链表第一个,因为这里提供了头结点,所以特别简单

最后一个节点 = 头结点.prev

第一个节点 = 头结点.next

// Back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
func (list *List) Back() *Element {
	if list.len == 0 {
		return nil
	}
	// 头结点的上一个就是最后一个
	return list.root.prev
}

// Front 返回第一个元素
func (list *List) Front() *Element {
	if list.len == 0 {
		return nil
	}
	// 头结点的下一个就是第一个元素
	return list.root.next
}

Remove

Remove方法就是提供了,删除链表上的某个元素,怎么样才能删除某个节点呢,本质也就是让前后的节点相互链表,我就被排挤出来了,这样就可以实现删除

  1. 将要删除的元素 e.next.prev = e.prev
  2. 将要删除的元素 e.prev.next = e.next
// Remove 删除某个元素
func (list *List) Remove(originElement *Element) (any,error) {
	if originElement == &list.root {
		return nil, errors.New("the origin Element can not be list.root")
	}
	for e := list.root.next; e != &list.root; e = e.next {
		if e == originElement {
			e.prev.next = e.next
			e.next.prev = e.prev
			return e.Value, nil
		} else {
			continue
		}
	}
	return nil, errors.New("the origin Element dose not belong to the list")
}

总结

  1. 链表可以实现存储空间动态管理,它是一个链式存储结构
  2. 封装的代码更具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