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浅析 Redis 底层数据结构 SkipList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31

为什么需要 SkipList(跳表)

在普通链表中查找元素的时候,因为需要遍历查找,所以查询效率非常低,时间复杂度是O(N)。

因此我们需要跳表。跳表是在链表基础上改进过来的,实现了一种 “多层”有序 链表,这样的好处是能快速定位数据。

跳表的结构设计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层级为3的跳表

浅析 Redis 底层数据结构 SkipList

  • 和普通的双向链表一样,SkipList 都有一个指向上一个节点的指针,也有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 但是你会发现,在层次为 3 的跳表中,会有三级指针的存在,而且 SkipList 中元素会按照 score 值升序排序(score 值一样则按照 ele 排序)

    • 一级指针普通链表一样,指向下一个节点(图中的 L0)
    • 二级指针跨度为2,指向的节点与自己间隔了一个节点
    • 三级指针跨度为3,指向的节点与自己间隔了两个节点

这样的设计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 假设我们要在普通链表中查询值为 3 的节点,我们需要从头结点开始,向后遍历1 → 2 → 3 ,三个节点才能找到。时间复杂度为 O(n)O(n)O(n)
  • 当使用了 SkipList 这个数据结构之后,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三级指针(L2),直接找到这个节点(建立在元素有序的情况下,类似于二分查找一步一步缩小范围)。时间复杂度为 O(logN)O(log N)O(logN)

跳表的节点(zskiplistNode )

我们来看看跳表的结构体源码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sds ele;
    double score;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struct zskiplistLevel {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unsigned long span;
    } level[];
} zskiplistNode;

其中,

  • ele,用于存储该节点的元素
  • score,用于存储节点的分数(节点按照 score 值排序,score 值一样则按照 ele 排序)
  • *backward,指向上一个节点

level[] 就是实现跳表多层次指针的关键所在,level 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跳表的一层,比如 leve[0] 就表示第一层,leve[1] 就表示第二层。zskiplistLevel 结构体里定义了指向下一个跳表节点的指针** *forward 和用来记录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span,如图所示,

浅析 Redis 底层数据结构 SkipList

💡 span 跨度有什么用?


  • 第一眼看到跨度的时候,你可能以为是遍历操作有关,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关系,遍历操作只需要用前向指针(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就可以完成了。
  • 跨度实际上是为了计算这个节点在跳表中的位置。具体怎么做的呢?
  • 因为跳表中的节点都是按序排列的,那么计算某个节点位置的时候,从头节点点到该结点的查询路径上,将沿途访问过的所有层的跨度累加起来,得到的结果就是目标节点在跳表中的排位。
  • 举个例子,查找图中节点 3 在跳表中的排位,从头节点开始查找节点 3,查找的过程只经过了一个层(L2),并且层的跨度是 3,所有节点 3 在跳表中的排位是 3。

跳表(zskiplist )

跳表的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
        struct z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unsigned long length;
        int level;
    } zskiplist;
  • z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跳表的头尾节点
  • length,跳表的长度
  • level,跳表的最大层数

跳表的查询过程

  • 在使用 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进行范围查询的时候

    • redis 会调用 zslFirstInRangezslLastInRange 函数获取符合范围条件的起始节点(正序调用**zslFirstInRange** ,逆序调用**zslLastInRange** )

    • 获取起始节点之后,进入一个循环,每次迭代时都会检查节点的分数是否仍在范围内(如果存在偏移量,跳过指定数量的元素,而不进行分数的检查),如果不在范围内,则中止循环。

    • 这样就能获取指定分数内的所有元素。

    可在 t_zset.c#genericZrangebyscoreCommand(zrange_result_handler *handler, zrangespec *range, robj *zobj, long offset, long limit, int reverse) 查看源码

zslFirstInRangezslLastInRange 类似)中,我们就能看到跳表根据 scroe 值的查询过程,源码如下:

    /* Find the first node that is contained in the specified range.
     * Returns NULL when no element is contained in the range. */
    zskiplistNode *zslFirstInRange(zskiplist *zsl, zrangespec *range) {
        zskiplistNode *x;
        int i;

        /* If everything is out of range, return early. */
        if (!zslIsInRange(zsl,range)) return NULL;

        x = zsl->header;
        for (i = zsl->level-1; i >= 0; i--) {
            /* Go forward while *OUT* of range. */
            while (x->level[i].forward &&
                !zslValueGteMin(x->level[i].forward->score,range))
                    x = x->level[i].forward;
        }

        /* This is an inner range, so the next node cannot be NULL. */
        x = x->level[0].forward;
        serverAssert(x != NULL);

        /* Check if score <= max. */
        if (!zslValueLteMax(x->score,range)) return NULL;
        return x;
    }

该函数执行逻辑如下:

  1. 首先,通过调用 zslIsInRange 函数检查整个有序集合是否都在范围之外,如果是,则直接返回空,表示范围内不存在满足条件的节点。
  2. 初始化变量 x 为跳表的头节点。
  3. 从跳表的最高层级开始逆序遍历每个层级,直到达到最底层级
  4. 在每个层级中,通过比较节点的分数(score)和范围的最小值,向前遍历跳表,直到找到第一个在范围内的节点
  5. 最终,变量 x 存储的是范围内第一个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6. 使用 serverAssert 函数进行断言,确保变量 x 的下一个节点不为空(如果跳表中存在节点,则下一个节点不应为空)。
  7. 更新变量 x 为下一个节点,即范围内的第一个满足条件的节点。
  8. 检查变量 x 的score 是否小于等于范围的最大值,如果大于最大值,则返回空,表示范围内不存在满足条件的节点。
  9. 返回变量 x,即范围内的第一个满足条件的节点。

简单来说在 SkipList 中找到一个元素的步骤如下:


  1. 从跳表的顶层开始,从左到右遍历指针,直到找到一个指针指向的值大于或等于目标元素。记录下该位置作为当前位置。
  2. 如果当前位置指向的值等于目标元素,则找到了目标元素,搜索结束
  3. 如果当前位置的下一个指针存在且指向的值小于目标元素,将当前位置向右移动到下一个指针所指向的位置。重复步骤1。
  4. 如果当前位置的下一个指针不存在或指向的值大于目标元素,将当前位置向下移动一层。重复步骤1。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238957553323950135
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