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s
comments
collection
share

查漏补缺第六期(京东一面)

作者站长头像
站长
· 阅读数 13

前言

目前正在出一个查漏补缺专题系列教程, 篇幅会较多, 喜欢的话,给个关注❤️ ~

本专题主要以Java语言为主, 好了, 废话不多说直接开整吧~

Kafka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在项目里是如何应用的

Kafka 是一个高吞吐量、可扩展的分布式流处理平台,主要用于构建实时数据流应用程序和数据管道。以下是一些Kafka的应用场景:

  1. 日志收集和聚合:Kafka 可以作为集中式日志收集系统,从多个分布式应用程序中收集日志数据并将其聚合在一起。通过使用 Kafka,可以轻松地实现实时的日志分析、监控和故障排除。

  2. 消息队列:Kafka 提供了高吞吐量的消息传递机制,可以作为消息队列系统使用。应用程序可以将消息写入 Kafka 主题,并由消费者实时读取和处理这些消息。这在构建异步通信系统、任务队列和事件驱动架构时非常有用。

  3. 流式处理:Kafka 具备流式处理的能力,可以通过将数据流传输到 Kafka 主题中,并使用流处理框架(如 Apache Flink、Apache Spark 等)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这对于实时大数据分析、实时仪表盘、实时推荐系统等场景非常有用。

  4. 事件溯源:Kafka 可以用作事件溯源系统的基础设施,用于捕获和存储应用程序中发生的事件。通过将所有事件写入 Kafka 主题,可以方便地回放和重放事件,以便进行数据重现、调试和审核。

  5. 指标和日志流处理:Kafka 可以用作处理指标和日志流的平台。应用程序可以将指标数据和日志消息发送到 Kafka 中,并使用流处理工具进行实时监控、聚合和分析。这有助于实时监控系统的性能、收集统计信息和实现告警系统。

  6. 数据集成和系统解耦:Kafka 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充当数据集成和消息传递层,实现系统解耦和松耦合。通过将数据发布到 Kafka 主题,各个应用程序可以独立地消费所需的数据,从而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Kafka 可以应用于许多实时数据处理和流式数据管道场景,旨在处理大规模的实时数据流,提供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持久性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

当面试官问到在公司项目中如何实现 Kafka 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步骤回答,这道题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回答:

  1. 项目需求和场景:首先,描述项目中使用 Kafka 的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例如,您可以提到日志收集、实时数据处理、消息队列、事件驱动等方面的需求。

  2. 架构设计:解释项目中 Kafka 的架构设计。说明 Kafka 在整个系统中的角色和位置,包括 Kafka 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主题的概念。您可以提到 Kafka 集群的配置、分区策略、副本机制等。

  3. 生产者端:描述如何在项目中实现 Kafka 生产者。说明项目中哪些组件或模块会向 Kafka 发送消息,并如何使用 Kafka 客户端库(如 Spring Kafka)来发送消息到指定的主题。

  4. 消费者端:说明项目中如何实现 Kafka 消费者。讨论哪些组件或模块会从 Kafka 中消费消息,并如何使用 Kafka 客户端库来接收和处理消息。您可以提到使用 @KafkaListener 注解或手动消费消息的方式。

  5. 消息处理和逻辑:讲述项目中对于从 Kafka 接收到的消息的处理逻辑。说明消费者是如何解析和处理消息的,可能涉及到数据转换、业务逻辑的处理、持久化等操作。

  6. 容错和可靠性:强调项目中如何确保 Kafka 的容错性和可靠性。提到如何处理消息的重试、错误处理、故障转移以及 Kafka 提供的数据持久化机制(如数据日志持久化、消息复制等)。

  7. 性能优化和监控:讨论项目中对于 Kafka 性能优化和监控的措施。说明是否有对 Kafka 进行性能调优、扩展和优化的实践,并提及项目中使用的监控工具或指标,如 Kafka 的吞吐量、延迟等。

  8. 项目成果和收益:总结项目中使用 Kafka 的成果和收益。强调 Kafka 在项目中所带来的价值,如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可扩展性、数据一致性等方面的好处。

通过这样的回答,可以回答出在公司项目中对于 Kafka 的理解和实践,并突出项目中使用Kafka的关键点和价值。记得在回答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细节,展示您的实际能力和对 Kafka 的深入了解。

Bitmap底层

很多同学不知道它是个啥玩意,下面给大家说下

Bitmap 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用于高效地表示和操作大量的布尔值。在Java中,可以使用位运算数组来实现 Bitmap 的底层原理。

底层原理的关键点如下:

  1. 位存储:Bitmap 使用位来表示每个布尔值,通常使用整数类型的数组来存储位数据。每个位的值可以是 0 或 1,分别表示 false 和 true。

  2. 位索引与数组索引的映射:Bitmap 中的每个位都有一个唯一的位索引,用于表示该位在位图中的位置。通常使用位索引除以整数的位宽(比如 32)来得到对应的数组索引,以及位索引对位宽取模的结果来得到在该数组元素中的偏移量。

  3. 位操作:通过位操作(位运算)来设置、获取和修改位值。常用的位操作包括位与(AND)、位或(OR)、位异或(XOR)等。

  4. 初始化:创建 Bitmap 时,需要确定需要表示的布尔值范围,并根据范围初始化底层数组的大小。

  5. 设置位值:通过将位索引对应的位位置为 1,表示相应的布尔值为 true。

  6. 获取位值:通过获取位索引对应的位的值,可以判断相应的布尔值是 true 还是 false。

  7. 扩展和缩小:如果需要表示的布尔值范围超过了初始大小,需要对底层数组进行扩展。类似地,如果范围缩小了,可以对底层数组进行缩小。

总结起来,Bitmap 的底层原理是使用整数类型的数组来存储位数据,通过位索引位运算来表示和操作布尔值。它具有高效的内存利用和快速的位操作能力,适用于对大量布尔值进行快速查询和修改的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在 Java 中实现 Bitmap 时,由于 Java 的整数类型是有符号的,需要注意位操作时的符号扩展问题。可以使用无符号右移操作(>>>)来避免符号扩展。

下面简单的实现一下:

public class Bitmap {
    private int[] bitmap;

    public Bitmap(int size) {
        bitmap = new int[size];
    }

    public void setBit(int index) {
        int arrayIndex = index / 32;
        int bitOffset = index % 32;
        bitmap[arrayIndex] |= (1 << bitOffset);
    }

    public boolean getBit(int index) {
        int arrayIndex = index / 32;
        int bitOffset = index % 32;
        return (bitmap[arrayIndex] & (1 << bitOffset)) != 0;
    }

    public void expandBitmap(int newSize) {
        if (newSize <= bitmap.length * 32) {
            return;
        }

        int[] newBitmap = new int[newSize / 32 + 1];
        System.arraycopy(bitmap, 0, newBitmap, 0, bitmap.length);
        bitmap = newBitm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ize = 64;
        Bitmap bitmap = new Bitmap(size);

        bitmap.setBit(5);
        bitmap.setBit(10);
        bitmap.setBit(30);

        System.out.println("Bit 5: " + bitmap.getBit(5));
        System.out.println("Bit 10: " + bitmap.getBit(10));
        System.out.println("Bit 30: " + bitmap.getBit(30));
        System.out.println("Bit 20: " + bitmap.getBit(20));

        int newSize = 128;
        bitmap.expandBitmap(newSize);

        System.out.println("Bit 120: " + bitmap.getBit(120));

        // Bit 5: true
        // Bit 10: true
        // Bit 30: true
        // Bit 20: false
        // Bit 300: true
        // Bit 120: false
    }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 Bitmap 类,它包含一个整型数组 bitmap 来存储位数据。在构造函数中,我们初始化了指定大小的位图数组。

  • setBit() 方法用于设置指定索引位置的位为 1,它首先根据索引计算出对应的数组索引和位偏移量,然后使用位运算将对应位位置为 1。

  • getBit() 方法用于获取指定索引位置的位值,它也根据索引计算出数组索引和位偏移量,并通过位运算判断对应位是否为 1,从而返回布尔值。

  • expandBitmap() 方法用于扩展位图数组的大小。如果新的位图大小大于当前数组容量,它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并将原数组的内容复制到新数组中。

main() 方法中,我们创建了一个 Bitmap 对象,并演示了设置位值、获取位值和扩展数组大小的操作。输出结果将显示设置的位值和数组扩展后的结果。

扩展: 给定一个包含40亿个随机排列的32位整数的顺序文件,找出一个不在文件中的32位整数,在内存足够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存储 40 亿个随机排列的 32 位整数,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计算:

每个整数占用 32 位,即 4 字节。

由于 byte 类型的数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每个字节可以表示 8 个位。

因此,我们需要的 byte[] 数组大小为:

40 亿 × 4 字节 ÷ 8 = 20 亿字节

转换为更常见的单位,即:

20 亿字节 ÷ (1024 × 1024 × 1024) ≈ 1.86 GB

因此,大约需要 2 GB 的内存来存储这样的 Bitmap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File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FindMissingInteger {
    // 这里使用 long 类型来存储以避免溢出。
    long requiredBytes = 2L * 1024 * 1024 * 1024; // 2GB
    int arraySize = (int) (requiredBytes / Byte.SIZ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 bitmap = new byte[(int) (arraySize)];

        // read and set 
        try (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input.txt"))) {
            String line;
            while ((line = reader.readLine()) != null) {
                int num = Integer.parseInt(line);
                int byteIndex = num / 8;
                int bitOffset = num % 8;
                bitmap[byteIndex] |= (1 << bitOffset);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

        // find
        for (int i = 0; i < MAX_BITMAP_SIZE; i++) {
            int byteIndex = i / 8;
            int bitOffset = i % 8;
            if ((bitmap[byteIndex] & (1 << bitOffset)) == 0) {
                System.out.println("Missing integer: " + i);
                break;
            }
        }
    }
}

假如说我们不使用bitmap来存储大约要多少内存空间呢?我们来计算一下

根据每个整数占用 32 位(4 字节),40 亿个整数的总字节数为:

40 亿 × 4 字节 = 160 亿字节

转换为更常见的单位,即:

160 亿字节 ÷ (1024 × 1024 × 1024) ≈ 14.90 GB

因此需要大约 15GB ~16GB 的内存来存储

Object里有哪些方法

在 Java 中,所有类都继承自 java.lang.Object 类,因此,几乎所有的对象都会具有以下 Object 类的方法:

  1. equals(Object obj): 比较对象是否相等。
  2. hashCode(): 返回对象的哈希码值。
  3. toString(): 返回对象的字符串表示。
  4. getClass(): 返回对象的运行时类。
  5. notify(): 唤醒正在等待该对象监视器的单个线程。
  6. notifyAll(): 唤醒正在等待该对象监视器的所有线程。
  7. wait(): 导致当前线程等待,直到另一个线程调用 notify()notifyAll() 唤醒它。
  8. wait(long timeout): 导致当前线程等待,直到另一个线程调用 notify()notifyAll() 或超过指定的时间。
  9.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 导致当前线程等待,直到另一个线程调用 notify()notifyAll() 或超过指定的时间,并且可接受额外的纳秒精度等待时间。

除了上述方法外,Object 类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例如 finalize()clone() 等。另外,还可以通过继承 Object 类自定义一些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子类可以重写 Object 类中的这些方法以提供特定的行为。因此,在具体的类中,方法的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

线程中有哪些状态,如何转化的?

这个之前讲多线程专题的时候给大家详细讲过一些实例,这里给大家再梳理一下

在 Java 中,线程具有以下几种状态:

  1. 新建状态(New):当线程对象被创建但尚未调用 start() 方法时,线程处于新建状态。
  2. 运行状态(Runnable):当线程调用 start() 方法后,线程进入运行状态,可以执行任务。
  3. 阻塞状态(Blocked):在某些情况下,线程可能会被阻塞,无法继续执行。例如,当线程等待某个锁或者调用 Thread.sleep() 方法时,线程会进入阻塞状态。
  4. 等待状态(Waiting):线程在等待某个特定条件时进入等待状态。例如,通过调用 Object.wait()Thread.join()LockSupport.park() 方法,线程可以进入等待状态。
  5. 超时等待状态(Timed Waiting):类似于等待状态,但是有一个超时时间。例如,通过调用 Thread.sleep()Object.wait(timeout)Thread.join(timeout) 方法,线程可以进入超时等待状态。
  6. 终止状态(Terminated):线程执行完任务或者发生异常后,线程进入终止状态。

线程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如下:

  • 新建状态(New):线程对象被创建。
  • 运行状态(Runnable):调用线程对象的 start() 方法。
  • 阻塞状态(Blocked):当线程等待获取某个锁时或调用 Thread.sleep() 方法时。
  • 等待状态(Waiting):调用 Object.wait()Thread.join()LockSupport.park() 方法。
  • 超时等待状态(Timed Waiting):调用 Thread.sleep()Object.wait(timeout)Thread.join(timeout) 方法。
  • 运行状态(Runnable):当等待的条件满足或者超时时间结束后,线程会重新进入运行状态。
  • 终止状态(Terminated):线程执行完任务或者发生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线程状态的转换是由 Java 虚拟机(JVM)内部进行管理的,程序员无法直接控制线程状态的转换,而是通过合适的方法调用和条件等待来影响线程状态的转换。

Jvm内存模型有了解过吗?说说看

Java 虚拟机(JVM)的内存模型架构由以下组成部分:

  1. 堆内存(Heap Memory):堆内存是 JVM 中最大的一块内存区域,用于存储对象实例和数组。它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堆内存可以通过参数 -Xmx-Xms 进行调整。

  2. 方法区(Method Area):方法区是 JVM 的一部分,用于存储类信息、静态变量、常量池、方法字节码等数据。它也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

  3.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程序计数器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的地址指示器。每个线程都有独立的程序计数器。

  4. 虚拟机栈(VM Stack):虚拟机栈用于存储线程的方法调用和局部变量。每个线程在创建时都会分配一个对应的栈,用于保存方法调用过程中的局部变量、参数和返回值。每个方法在执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并入栈执行。

  5.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类似,用于执行本地方法(使用本地语言编写的方法)。它与虚拟机栈的作用相似,但存储的是本地方法调用相关的信息。

  6. 常量池(Constant Pool):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用于存储编译器生成的常量、符号引用和字面量。它包含类和接口的常量、字段和方法的符号引用等。

  7. 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直接内存不是 JVM 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但也与内存模型有关。它是使用 java.nio 包中的 NIO 类库时,通过 ByteBuffer 分配的一块内存。直接内存的分配不受 JVM 堆的限制。

这些内存区域的组织和使用方式,以及线程对它们的访问和操作规则,共同构成了 JVM 的内存模型架构。这个架构保证了多线程环境下的内存访问和操作的正确性、可见性和有序性,确保了程序的正确执行。

结束语

大家可以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进行复习, 然后多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解,不要去背~

本着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大家,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点赞+关注鼓励一下呗~

相关文章

项目源码(源码已更新 欢迎star⭐️)

往期设计模式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项目源码(源码已更新 欢迎star⭐️)

Kafka 专题学习

项目源码(源码已更新 欢迎star⭐️)

ElasticSearch 专题学习

项目源码(源码已更新 欢迎star⭐️)

往期并发编程内容推荐

推荐 SpringBoot & SpringCloud (源码已更新 欢迎star⭐️)

博客(阅读体验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