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你使用过IntersectionObserve方法吗?怎么用?
前言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如何实现图片懒加载?如何判断元素进入了可视区?如何判断元素不在可视区内?等等......
这些问题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前端小伙伴都遇到过,而且在项目中的遇到的频率还不低!我们就拿图片懒加载这种场景举例:当图片进入可视区后才进行加载。常见的做法就是通过监听 scroll 滚动事件,然后通过 getBoundingClientRect()实时获取元素的相对位置,从而判断元素是否出现在可视区内。
上面的方法需要频繁触发 scroll 事件,很容易造成卡顿或者页面性能问题。
处理这种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另一种方式:IntersectionObserve 方法。
1.认识 IntersectionObserve
IntersectionObserve 是浏览器提供的一个原生构造函数,它也被称作交叉观察器。 它可以观察我们的元素是否可见,也就是是否和可视区发生交叉。
官网的解释:
IntersectionObserver 接口提供了一种异步观察目标元素与其祖先元素或顶级文档视窗(viewport)交叉状态的方法。祖先元素与视窗(viewport)被称为根(root)。
官网说的稍微晦涩一点,我们通俗的给大家解释一下,结合一张图应该就很好里面了。
通俗的解释:
我们可以使用 IntersectionObserver 接口观察一个元素,观察它是否进入了可视区,这个可视区可以相对于视窗或者祖先元素。
看图理解:
上面的图就很形象的描述了一个元素逐步出现在可视区内的过程,当元素和可视区发生交叉时,则代表进入可视区内了。而我们的 “交叉观察器” IntersectionObserve 就和名字一样,专门用来观察何时交叉。
2.基本使用
IntersectionObserve 使用起来很简单,我们了解了它接收的参数以及携带的方法如何使用后,便可以很快的上手。
2.1 初始化实例
因为它是一个构造函数,所以我们可以使用 new 的方式实例化它,代码如下:
<script>
let IO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callback, options);
</script>
该构造函数接收两个参数:
- callback:回调函数,当元素的可见性发生变化,即元素与目标元素相交发生改变时会触发该回调函数。
- options:一些配置项参数,如果不传会有默认值,它可以用来配置可视区元素、什么时候触发回调等等,默认就是浏览器视口。
2.2 回调函数参数
callback 会接收两个参数,主要解释如下:
entries:
它是一个 IntersectionObserverEntry 对象数组 ,IntersectionObserverEntry 主要存储的是一些观察元素的信息,主要有以下 7 个属性:
time:可见性发生变化的时间,是一个高精度时间戳,单位为毫秒 target:被观察的目标元素,是一个 DOM 节点对象 rootBounds:根元素的矩形区域的信息,getBoundingClientRect()方法的返回值,如果没有根元素(即直接相对于视口滚动),则返回 null boundingClientRect:目标元素的矩形区域的信息 isIntersecting:目标元素当前是否可见 Boolean 值 可见为 true intersectionRect:目标元素与视口(或根元素)的交叉区域的信息 intersectionRatio:目标元素的可见比例,即 intersectionRect 占 boundingClientRect 的比例,完全可见时为 1,完全不可见时小于等于 0
observer:
它返回的是被调用的 IntersectionObserve 实例,我们通常无需操作。
2.3 options 配置
options 是构造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对象的形式,它主要一些配置信息,主要配置项有如下几个:
root:
主要用来配置被观察元素是相对于谁可见和不可见,如果不配置,则默认的是浏览器视口。
threshold:
主要用来配置两个元素的交叉比例,它是一个数组,用于决定在什么时候触发回调函数。
rootMargin:
用来改变可视区域的范围,假如我们可视区域大小是 300x300,可以通过该参数改变可视区域大小,但是实际像素值并没有变,优点类似于我们上拉加载更多场景:当距离底部多少多少像素的时候就加载。
看图理解:
示例代码:
let viewpor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viewport"); // 可视区域
let options = {
root: viewport,
threshold: [0, 0.5, 1],
rootMargin: '30px 100px 20px'
}
2.4 实例方法
初始化实例后,我们就可以调用实例方法了。IntersectionObserver 实例常用的方法常主要有下面几个:
- IO.observe([element]):使用该方法后代表我们开始观察某个元素了,它接收一个元素节点作为参数,也就是被观察元素。
- IO.unobserve([element]):该方法用于停止观察某元素,同样接收一个元素节点作为参数。
- IO.disconnect():该方法用于关闭观察器。
可以先简单演示一下,看看何时触发 callback。
3.代码演示
3.1 查看 entries 和 observe
我们先来看一下回调函数里面默认传递的参数打印出来是什么:entries 和 observe。
示例代码:
<head>
<style>
.viewport {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1px solid blue;
overflow: auto;
}
.box1 {
height: 600px;
width: 100%;
}
.observed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order: 1px solid green;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viewport" id="viewport">
<div class="box1">
<div class="observed" id="observed"></div>
</div>
</div>
</body>
<script>
let viewpor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viewport"); // 可视区域
let observe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bserved"); // 被观察元素
let options = {
root: viewport, // 指定可视区元素
}
let IO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IOCallback, options); // 初始化实例
IO.observe(observed); // 开始观察
// 回调函数
function IOCallback(entries, observer) {
console.info("entries", entries);
console.info("observer", observer);
}
</script>
界面显示:
输出结果:
这里的代码还比较简单,我们这里设置了视图窗口为我们指定的 id 为 viewport 的元素,被观察元素为 id 为 observed 的元素。当我们刷新页面的时候,IOCallback 回调函数便会执行,且打印了 entries 和 observe,至于它们中每个参数代表的意义大家可以参照上一节。
3.2 实现图片懒加载
图片懒加载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个场景了,这里我们拿这个场景距离相信大家可以更加容易理解。
需求背景:
我们有非常多的图片,如果一次性全部渲染,非常消耗性能。所以我们需要实现图片出现在可视区域内后在进行渲染加载。
实现思路:
- 先确定可视区窗口
- 为所有 img 标签添加一个自定义 data-src 属性,用来存放图片真正路径
- 利用 IntersectionObserve 观察每一张图片是否进入可视区内
- 如果进入可视区内,则将图片的 src 路径替换为真正的 data-src 路径 示例代码:
<head>
<style>
.viewport {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1px solid blue;
overflow: auto;
}
.box1 {
height: 600px;
width: 100%;
}
.observed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order: 1px solid green;
}
.imgs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viewport" id="viewport">
<div class="box1">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img src="./place.jpg" data-src="http://p8.qhimg.com/bdr/__85/t01e5f605262fb61fb4.jpg" alt="图片" class="imgs" />
</div>
</div>
</body>
<script>
let viewpor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viewport"); // 可视区域
let img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mgs"); // 被观察元素
let options = {
root: viewport
}
let IO =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IOCallback, options);
// 循环所有 img 标签,使它被观察
imgList.forEach((item) => {
IO.observe(item)
})
// 回调函数
function IOCallback(entries, observer) {
// 循环所有观察元素
entries.forEach(item => {
// 如果出现在可视区内,则替换 src
if (item.isIntersecting) {
console.info("出现在可视区内")
item.target.src = item.target.dataset.src // 替换 src
IO.unobserve(item.target) // 停止观察当前元素 避免不可见时候再次调用 callback 函数
}
});
}
</script>
上段代码中我们定义了很多图片标签,每张图片都设置了一个默认 src,这个 src 不是真实的图片地址,data-src 属性存放的真实图片地址。在实际项目中,./place.jpg 应该是图片未加载出来时显示的默认效果,这里为了简单,我直接使用了一张图片,项目中可以用 icon 替换。
输入结果:
我们会发现当图片没有出现可视区域内时,src 还是虚假的图片地址,当我们滚动列表时,图片逐步替换为真实地址,这样就实现了图片的懒加载。
上述列子虽然不够严谨,但是大概能够表现出图片懒加载的实现原理。
4.兼容性
IntersectionObserve 在前几年似乎没有被重视,因为它存在兼容性问题,但是随着浏览器的更新升级,我们可以放心的使用它了。
兼容性:
警告:
IE 不兼容
总结
IntersectionObserve 在有些场景下可以说是非常的方便了,这个 API 并不难,主要是里面的属性和参数不太好记,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原理,记忆起来应该也不难。
它的使用场景总结:
- 广告推销:只有广告进入用户的可视区内,广告才自动播放。比如“某乎”。
- 列表上拉加载:在移动端比较常见,可以减少列表的卡顿。
- 图片懒加载:很多场景里面都会遇到。
想要视频学习,可以移步B站:小猪课堂
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088606940208562184